40万余卷档案承载濮阳“城市记忆”

发布时间:2018-05-25 15:36:12 来源:濮阳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段利梅) 《国务院关于河南省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的批复》、《关于中国共产党濮阳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结果的报告》、“中华第一龙”出土……5月23日,在市档案馆二楼《濮阳记忆》专题展展厅,一份份弥足珍贵的文件、图片,再现了濮阳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时刻。
  2017年,市档案馆从馆藏档案资料中,精选了反映濮阳经济社会发展的40件大事要事,举办了《濮阳记忆》专题展。同时,该馆还举办了焦裕禄精神展、抗战记忆档案史料展等大型展览活动,充分发挥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
  在市档案馆三楼库房,一排排档案资料储存柜排列整齐,摇动手动摇柄,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档案资料豁然显现在眼前。市档案馆于2000年建成投用,建筑面积3617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1200平方米,收藏有档案资料40万余卷。近年来,市档案馆从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服务为主,扩展到为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并重,持续加大对医保、公证、契税、劳动就业等民生档案的接收力度,馆藏民生档案数量从1.2万卷增加至23万余卷,种类达36种。市档案馆免费接受单位或个人前去查阅档案。单位查阅档案,该单位人员需持本单位开具的介绍信;普通市民查阅档案,只要携带本人身份证即可。
  为丰富、优化馆藏档案,留下更多、更全面的濮阳发展足迹,市档案馆不断强化档案建立,规范档案管理。近年来,该馆与市发改委结合,对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单位依法建档和规范管理提供指导服务;联合市财政、扶贫等部门出台了财政档案、精准扶贫档案等管理办法,积极服务我市中心工作,规范专业档案管理。同时,该馆还对各立档单位的档案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法治化、规范化。
  市档案馆保存着大量的珍贵档案资料。为确保库存档案完好无损,工作人员严格控制库房的温度、湿度等,并定期对库存档案进行维护、修补。对于新接收的档案资料,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档案保存规范对其进行整理。
  为更方便管理、查阅档案,自2010年以来,市档案馆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建设标准化的要求,不断加大传统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力度,每年完成档案数字化扫描60万页。同时,市档案馆还积极接收原生电子档案,不断推进档案存储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系统化和档案利用的网络化。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