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 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愿景
发布时间:2025-01-02 10:19:00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亲券桥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和省市县部署,举全镇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描绘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愿景,让券桥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推进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该镇立足农业乡镇实际,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踔厉奋发、乘势而上,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粮食安全有保障,落细落地 “藏粮于责”“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四藏战略”,持续推行“田长制”, 精准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 认真落实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补贴等各项惠农惠民政策。实施装备提升工程,大型农机机械化作业在90%以上。“一村一品”有成效,券桥等村的蔬菜大棚,冯洼等村的食用菌,马岗等村的林果采摘,十二里河等村的苗木花卉,马庄等村的牛羊养殖发展成效明显。大力抓好农产品加工业,河南环福大豆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成立电商直播创业园,探索“电商直播+农业特色产业+工业产品”模式,让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带货变成“新农活”,优质农工产品搭上“数字快车”,“好收成”“好产品”变成“好收入”。
推进环境整治,变一时净为长期净。建立完善垃圾“户分类、村收集、车转运、站压缩、厂处理” “日产日清”的村庄清洁长效治理,全镇共有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箱236个、垃圾桶8132个、大型垃圾运输车辆6辆、小型垃圾清运车辆159台、洒水车1台、环卫工159名。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扎实抓好动态排查、系统治理、挂账销号、长效管理四个环节,统筹治理生活污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因地制宜实施治理管控,有效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探索厕所建设改造入户、管理入户、责任入户、监督入户的办法,充分发动村民自我管理,共建乡村厕所美丽新风貌,真正将“厕所改革”工作思路拓宽、方法改进、成效提升,不仅保障了农村居民生活健康,而且推动了资源化利用,有效改善了农村旱厕“脏、乱、臭”的旧状,帮助农村居民建设美丽、卫生、整洁的舒适家园,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水平。
推进乡村治理,数智赋能有“智”更有“质”。该镇坚持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探索“智慧+党建、智慧+应急、智慧+服务、智慧+发展”等模式,打造智能化治理平台,以“数智”点亮乡村,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 智慧党建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了教育信息量大、学习方式灵活等优势和智力“加油站”功能,确保了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智慧河长”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智慧巡河”“智能治水”;智慧防火 “蓝天卫士”视频监控系统达到了镇域地块监控全覆盖;智慧安防实现了视频监控系统县乡村三级互联互通布下了治安防控“天罗地网”。“豫事办”APP“指尖上的服务”实现了“一件事、一次办”。 “智慧农业”实现了 “慧”种粮、“慧”种菜,让农业种植更精准、更便捷、更高效。
推进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培育新风尚。券桥镇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持续培育文明和谐社会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产业振兴力。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社区化、社会化建设,完善镇丰年文化合作社和25和村级分社的设施和人员配备;主动对接落实好“电影下乡”“戏曲进乡村”活动;组织开展券桥镇首届电商文化节,实现了文化唱戏与产品展示的深度融合;建成投运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方城会议旧址纪念工程,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组织开展 “宣讲二十大 文艺进基层”活动,推动各村编写村史,完成券桥镇志初稿编写工作,弘扬史志文化。完善提升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道德评议会,积极开展婚丧嫁娶简办、殡葬改革、拒绝毒品集中宣传工作,对红白喜事进行登记造册,现场监督,用身边例子“现身说法”,让移风易俗举措家喻户晓入脑入心。
推进增产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召开防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培训会,建立干部定期摸排制度,及时上户核实农户提出的申报诉求,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及时核实上级部门下发的数据情况,对符合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按程序识别纳入,明确由所在村责任组长和第一书记作为帮扶责任人,实施重点帮扶,确保帮扶到位,收入持续稳定。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真正实现“一户不返贫、无人新致贫”的目标,累计帮扶脱贫户1102户2170人,纳入帮扶监测户153户442人,消除监测风险70户191人。探索公司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党员干部、“四代表一委员”绑定农户,数字平台绑定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促农增收。探索建立扶贫资产确权、经营、分配等制度,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带头人、回创人才、乡村能人等,积极参与扶贫资产的运营,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提供源头活水。 (吕宝申)

推进环境整治,变一时净为长期净。建立完善垃圾“户分类、村收集、车转运、站压缩、厂处理” “日产日清”的村庄清洁长效治理,全镇共有垃圾中转站3座,垃圾箱236个、垃圾桶8132个、大型垃圾运输车辆6辆、小型垃圾清运车辆159台、洒水车1台、环卫工159名。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扎实抓好动态排查、系统治理、挂账销号、长效管理四个环节,统筹治理生活污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因地制宜实施治理管控,有效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探索厕所建设改造入户、管理入户、责任入户、监督入户的办法,充分发动村民自我管理,共建乡村厕所美丽新风貌,真正将“厕所改革”工作思路拓宽、方法改进、成效提升,不仅保障了农村居民生活健康,而且推动了资源化利用,有效改善了农村旱厕“脏、乱、臭”的旧状,帮助农村居民建设美丽、卫生、整洁的舒适家园,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水平。
推进乡村治理,数智赋能有“智”更有“质”。该镇坚持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探索“智慧+党建、智慧+应急、智慧+服务、智慧+发展”等模式,打造智能化治理平台,以“数智”点亮乡村,让乡村振兴有“智”更有“质”。 智慧党建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了教育信息量大、学习方式灵活等优势和智力“加油站”功能,确保了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智慧河长”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智慧巡河”“智能治水”;智慧防火 “蓝天卫士”视频监控系统达到了镇域地块监控全覆盖;智慧安防实现了视频监控系统县乡村三级互联互通布下了治安防控“天罗地网”。“豫事办”APP“指尖上的服务”实现了“一件事、一次办”。 “智慧农业”实现了 “慧”种粮、“慧”种菜,让农业种植更精准、更便捷、更高效。
推进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培育新风尚。券桥镇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动乡村移风易俗,持续培育文明和谐社会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产业振兴力。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数字化、社区化、社会化建设,完善镇丰年文化合作社和25和村级分社的设施和人员配备;主动对接落实好“电影下乡”“戏曲进乡村”活动;组织开展券桥镇首届电商文化节,实现了文化唱戏与产品展示的深度融合;建成投运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方城会议旧址纪念工程,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组织开展 “宣讲二十大 文艺进基层”活动,推动各村编写村史,完成券桥镇志初稿编写工作,弘扬史志文化。完善提升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道德评议会,积极开展婚丧嫁娶简办、殡葬改革、拒绝毒品集中宣传工作,对红白喜事进行登记造册,现场监督,用身边例子“现身说法”,让移风易俗举措家喻户晓入脑入心。
推进增产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召开防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培训会,建立干部定期摸排制度,及时上户核实农户提出的申报诉求,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及时核实上级部门下发的数据情况,对符合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按程序识别纳入,明确由所在村责任组长和第一书记作为帮扶责任人,实施重点帮扶,确保帮扶到位,收入持续稳定。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真正实现“一户不返贫、无人新致贫”的目标,累计帮扶脱贫户1102户2170人,纳入帮扶监测户153户442人,消除监测风险70户191人。探索公司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党员干部、“四代表一委员”绑定农户,数字平台绑定农户等联农带农机制千方百计促农增收。探索建立扶贫资产确权、经营、分配等制度,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带头人、回创人才、乡村能人等,积极参与扶贫资产的运营,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提供源头活水。 (吕宝申)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