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 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 乡村振兴见实效
发布时间:2024-12-24 09:50:42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近年来,方城县券桥镇坚持党建引领,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压紧靠实工作责任,落实落细各项政策措施,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
创建“五星”支部,党建引领有力度。“五星”支部创建是中共河南省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载体。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方城县券桥镇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的“书记项目”,以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支部过硬星“五星”村党支部创建为抓手,锚定“三星”支部成片、“四星”支部成批、“五星”支部全县领先目标,找准着力点,设置硬指标,细化创建办法、制定评价细则、明确激励政策、健全推进机制、强化督导检查,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赢。2022年创成“四星”村党支部4个、“三星”5个、“二星”支部16个。2023年创建 “四星”3个,“三星”10个,“二星”10个,“一星”1个。2024年计划创建 “四星”5个,“三星”10个,“二星”10个,“一星”1个;其中产业兴旺星5个,生态宜居星20个,平安法治星22个,文明幸福星26个。
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温度。严格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召开防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培训会,建立干部定期摸排制度,及时上户核实农户提出的申报诉求,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及时核实上级部门下发的数据情况,对符合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按程序识别纳入,明确由所在村责任组长和第一书记作为帮扶责任人,实施重点帮扶,确保帮扶到位,收入持续稳定。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现“一户不返贫、无人新致贫”。全镇“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持续动态清零,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应助尽助,脱贫人口全员参保。目前,全镇脱贫户和监测户,户户有帮扶措施,人人有增收渠道。2021年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49户155人,消除风险47户124人;争取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项目3个投资1100余万元。2022年,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户8户27人,消除风险5户11人;实施帮扶项目3个,帮扶资金510万元。2023年新进监测户15户59人,消除风险监测户22户75人;投入596万元,建成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方城会议旧址纪念工程。投入369万元,建成土山村基础设施完善和环境提升以工代赈项目。投入300万元,建设环福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实施“四轮驱动”,乡村全面振兴有速度。特色产业拉动,打通乡村振兴“主动脉”,立足农业乡镇实际,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立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券桥等村的蔬菜大棚,冯洼等村的食用菌,券新、好庄、马岗等村的林果采摘,十二里河等村的苗木花卉,马庄等村的牛羊养殖发展成效明显。人才培育推动,壮大乡村振兴“生力军”,从种植养殖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农人”中挖掘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土人才,分类别、分领域建立优秀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跟踪培养和管理服务;坚持从退役军人、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中储备村级后备力量,择优选配村级后备干部78人;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定期组织村干部开展教育培训,提升村干部解决困难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推动产业发展等能力。农业品牌驱动,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集农户种植、合作社收购、加工、品鉴、销售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兆民香菇酱、三丽棒棒糖等一批本镇品牌逐步打响。集体经济带动,提升乡村振兴“硬实力”,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该镇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城郊型”“种养型”“资源型”“服务型”集体经济。(王炳中)


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温度。严格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召开防返贫动态监测系统培训会,建立干部定期摸排制度,及时上户核实农户提出的申报诉求,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及时核实上级部门下发的数据情况,对符合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按程序识别纳入,明确由所在村责任组长和第一书记作为帮扶责任人,实施重点帮扶,确保帮扶到位,收入持续稳定。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实现“一户不返贫、无人新致贫”。全镇“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持续动态清零,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应助尽助,脱贫人口全员参保。目前,全镇脱贫户和监测户,户户有帮扶措施,人人有增收渠道。2021年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49户155人,消除风险47户124人;争取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项目3个投资1100余万元。2022年,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户8户27人,消除风险5户11人;实施帮扶项目3个,帮扶资金510万元。2023年新进监测户15户59人,消除风险监测户22户75人;投入596万元,建成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方城会议旧址纪念工程。投入369万元,建成土山村基础设施完善和环境提升以工代赈项目。投入300万元,建设环福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实施“四轮驱动”,乡村全面振兴有速度。特色产业拉动,打通乡村振兴“主动脉”,立足农业乡镇实际,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立现代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券桥等村的蔬菜大棚,冯洼等村的食用菌,券新、好庄、马岗等村的林果采摘,十二里河等村的苗木花卉,马庄等村的牛羊养殖发展成效明显。人才培育推动,壮大乡村振兴“生力军”,从种植养殖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农人”中挖掘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土人才,分类别、分领域建立优秀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跟踪培养和管理服务;坚持从退役军人、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中储备村级后备力量,择优选配村级后备干部78人;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定期组织村干部开展教育培训,提升村干部解决困难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推动产业发展等能力。农业品牌驱动,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集农户种植、合作社收购、加工、品鉴、销售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兆民香菇酱、三丽棒棒糖等一批本镇品牌逐步打响。集体经济带动,提升乡村振兴“硬实力”,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该镇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城郊型”“种养型”“资源型”“服务型”集体经济。(王炳中)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