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传承方志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6-20 11:08:55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是一方土地上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其文化内涵、资政参阅 、教化育人,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一直以来,方城县券桥镇镇村两级在抓好志鉴和村史编纂工作的同时,注重传承方志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图片2
        编写券桥镇志,强化乡村文化内涵支撑。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挂帅的镇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党政班子成员、各单位、各村负责人为成员,并由党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召开镇村会议,将此项工作纳入工作要点,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具体人员,制定《镇志》条目等。深入乡村角落,寻找历史遗迹、古物、古建筑等,拜访老人,了解乡风民俗、风土人情、方言土语等。查找现存典籍等,寻找地名由来、券桥旧事、农耕变迁等。统筹协调,通力合作,全方位搜集党务建设、党群组织、农业、水利、供电、供水、居民收入、经济等一系列相关资料。集优整合,突出特色,突出唢呐之乡、革命老区等相关史料,突出农业乡镇的特色,深入挖掘农业生产演变、粮食购销变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适应性变化等。
        修村史编村志,传承村庄文化留住乡愁。券桥村以“编史留根”为主线,组织人员编写券桥村志,不仅对券桥街的由来、券桥唢呐的前世今生、券桥小学的来历、券桥农具的变化、券桥房屋的变迁、券桥周边的方言等进行了挖掘,而且以大量史料以小见大、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反映了中国农耕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切实发挥了资政育人、保存史料、提供借鉴的重要功能,为“三农”发展、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三间房村不仅挖掘出地名的由来,还撰写了武举杨清海保一方平安、名医杨鸿翔治病救人、抗日英雄张西峰、张西亭兄弟手持锻磨锤同日寇作斗争的事迹,为后人留下了不尽的精神财富。
        发展红色文旅,凝聚开拓前行奋进力量。券桥镇不仅文化底蕴厚重,而且还是一方红色热土。1928年3月,中共南阳特委在券桥镇沈营村成立,南阳党组织从此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1932年11月,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小长征”途经券桥,进一步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48年5月31日,刘伯承在券桥设立了宛东战役前方指挥所,及时掌握战场演变,保证部署的正确执行。1948年8月,中原局、中原军区在券桥镇崔庄召开方城会议,刘伯承、陈毅两位司令员亲自参加并作重要讲话,为夺取中原战场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该镇积极争取项目,开工建设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方城会议旧址纪念工程,以打造纪念公园为主要建设内容,努力将工程打造成集教育、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纪念公园,建设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重要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王炳中)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