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延伸监察推动基层作风大转变

发布时间:2022-04-28 13:25:20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王宽德 田俊岭)“转提促”活动开展以来,新野县纪委监委在乡镇(街道)设立监察专员,在全县271个村(社区)设立监察联络员,建立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工作机制,推动国家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拓展,推动了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大转变。
         设立乡镇(街道)监察专员,强化基层廉洁用权。在全县15个乡镇、街道,设立监察专员,落实监察专员工作制度。明确机构设置,选齐配强队伍,在15个乡镇、街道各设置监察专员2名,监察专员由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兼任,与纪委合署办公。监察专员由县监委派出,受其领导、对其负责,向县监委请示汇报工作。明晰工作职责,规范监察权限。主要职责是依法对乡镇(街道)管辖范围内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提出监察建议;协助县监委会及时核实调查职务违法问题,及时报告涉嫌职务犯罪线索,重点监督其落实决策部署情况、行使公权力情况、履行职责情况和道德操守情况,努力实现监督对象和监督事项的监督全覆盖。五是完善监察程序,规范日常管理。监察专员开展监督、调查、处置工作要按照《监察法》和县监察委执纪审查调查流程进行。县监委将定期开展法纪知识集中学习,加强业务指导和实战锻炼。监察专员定期向县监委报告工作。
        设立村(社区)监察联络员,强化末梢管控。按照每村(社区)1名的原则,在全县271个村、社区设立监察联络员。监察联络员由县监委派出、委托乡镇(街道)党委管理、对乡镇(街道)监察专员请示和汇报工作。监察联络员由县监委授权乡镇(街道)党(工)委提名、任命,县监委备案,人员管理、经费等由乡镇(街道)负责。明确资格条件。即:坚持“五个标准”,即党性观念强、综合素质高、责任意识强、作风形象好、群众口碑好。监察联络员原则上由各乡镇(街道)村务(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兼任。明确工作职责。即:宣传贯彻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对所管辖范围内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发现问题线索及时报告监察专员;配合监察专员开展工作。采取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通过现场监督、实时监督、重点监督、社会监督等方法,时刻关注监督对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纠正和解决,重大问题以及涉及反映监察对象涉嫌违法违纪问题线索及时向监察专员反映。
        建立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制度,严防监控盲区。将全县15个乡镇(街道)按照地域就近、强弱搭配、统筹调度、整合力量的原则,划分为5个纪检监察协作区(每3个乡镇为一个)。明确领导体制。纪检监察协作区由县纪委监委设立或调整,在县纪委监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每个协作区由县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分管,第一至第五执纪监督室负责牵头组织、协调、督促和指导。协作区由所辖区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副书记、纪委委员及派出乡镇(街道)监察专员等人员组成。协作区成员单位在原有领导体制、监督责任、隶属关系、供给保障不变的基础上,服从协作区的统一调度和安排。明确主要职责。即:整合基层纪检监察力量,推动区域协作,形成执纪监督合力;督促指导基层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统筹协作区纪检监察干部交叉执纪,联合办案,杜绝工作中的人情关、说情风,减少干扰。明确工作重点。即:督促和指导所联系乡镇、街道纪检监察信访核查工作、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调查工作,统筹协作区纪检监察力量,查处本区域内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等重点案件。
        向基层延伸监察工作,一是打通监察“最后一公里”,解决了监察全覆盖问题。监察专员和监察联络员的设立和工作探索,进一步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渠道、延伸监督触角,有效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推进国家监察延伸至乡镇(街道)、延伸至农村(社区)这一“最后一公里”,解决了原行政监察由于监督对象过窄存在的监督盲区问题。向基层延伸监察,实施了监察全覆盖,彻底解决了困扰多年基层执纪监督过程中存在的“盲区”和“死角”问题。二是发挥执纪审查的“拳头”作用,解决了基层行使公权力的人员有人管的问题。《监察法》出台以后,基层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纳入到监察对象中,但县监委人员少、力量弱,对基层这部分人鞭长莫及,疏于监督管理。乡镇(街道)监察专员和村级监察联络员的设置,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乡镇基层干部和群众身边的“监察专员”和“监察联络员”,大到监督“微权力”、把脉“微腐败”,小到反映民声民事、督促基层干部履职尽责,使得全面从严治党在“最后一公里”的突破上取得明显成效。活动开展以来,村级监察联络员共列席村组各类会议400余次,开展各类监督事项120余项,发现并纠正问题30余个,上报问题线索20余件,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协助乡镇纪委查办案件20余件。三是统筹基层执纪审查力量,解决基层办案质量不高的问题。五个纪检监察协作区的设置,协调整合所辖乡镇(街道)纪(工)委力量,解决了基层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人员不多、能力不强的难题,弥补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力量不足的“短板”, 减少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在执纪监督和执纪审查工作中的困难和阻力,变过去乡镇(街道)单独作战为协作区内联动作战,从“一根绳”变成 “一股绳”,形成工作合力,基层案件质量明显得以提高。从案件审理室反馈的情况看,协作区及基层所立案件质量明显得到提高,一改过去案卷被多次打回重新补证的局面,尤其是监督执纪第三、第四种形态的案件有了新突破。至目前,由县纪委监委执纪监督室相互配合协作以及5个协作区办理的案件占乡镇纪委办理案件的70%以上,乡镇纪检干部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执纪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发挥执纪监察监督的“前哨”作用,基层党风政风得到明显好转。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有人纠正了,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有人追究了,基层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了,基层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村级监察联络员作用的发挥,助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基层农村,群众把村级监察联络员比作是乡镇纪委派出的“监督哨”“群众利益的守护员”。

(责任编辑:程海舟)
(投稿邮箱:139377305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