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织密“三张网”筑牢防返贫致贫“隔离墙”
发布时间:2022-04-06 18:20:01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王炳中)近年来,方城县券桥镇面对“三农”工作进入重心转移、机构转型、角色转变、职能转换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局面,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齐抓共管,推动形成合力,织密织牢“三张网”,夯实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隔离墙”,推动乡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强化动态监测,织密织牢“保障网”。坚持将防止返贫致贫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首要位置,常态化开展“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全面摸清基准底数。2021年累计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户49户155人,全镇共有监测对象户121户329人均实现公职人员一对一结对帮扶。落实落细扶持政策。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结合实际进行优化调整,促进帮扶政策合理、适度、可持续。其中,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类政策;优化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类政策,2021年落实教育扶贫政策1431人,发放补助87.89万元;排查改造危房41户。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定期摸排+群众反馈+部门联动”风险响应机制,落实重点人群镇村干部定期回访制度,坚决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帮扶早消除,2021年累计消除风险47户124人。
紧抓产业就业,织密织牢“增收网”。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力争通过推动产业就业发展,确保脱贫人口年人均收入增长15%,努力达到20%。落实金融帮扶措施,精准识别有劳动能力、常年在家、有发展意愿,以及虽然无劳动能力但拥有一定规模的土地、设施、设备等可用生产要素且有参与产业发展意愿的脱贫户,累计发放金融小额信贷贷款548户274万元,扶持发展种养业。壮大村级产业规模。整合项目资金5000万余元,以26个村级光荣合作社为依托,坚持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发展温室蔬果大棚、小辣椒、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紧盯稳岗就业目标。落实各项稳岗就业帮扶措施,做好技能培训、岗位推介、劳务输送、公益岗安置等服务工作,实现外出有人管、在家有钱挣、人人有技能,确保务工就业人口“动态清零”,2021年公益岗安置168人,扶贫车间帮扶15人。开展春风行动暨“万人助万企”网络招聘会等,实现脱贫劳动力就业安置全覆盖。
坚持部门联动,织密织牢“防护网”。落实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农户自主申报、规模性返贫排查预警等各项制度,建立“有上有下、有来有回”的风险预警机制。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制定脱贫人口“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全镇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人员全部纳入分类施保,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实现全覆盖。持续落实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对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应兜尽兜、应补尽补。持续推行“四集中”兜底保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集中托养范围,实现应养尽养,“四集中”点5个共集中89人。落实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差异化分配制度,实现脱贫群众分红全覆盖,人年均增收800元以上。鼓励社会参与帮扶工作。持续开展“代理妈妈”等困难儿童帮扶活动。大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先后有6名外出成功人士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6个,安置3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其中脱贫群众120余名。组织企业与具备条件村开展结对帮扶,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规模经营的企业帮助更多村并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强化动态监测,织密织牢“保障网”。坚持将防止返贫致贫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首要位置,常态化开展“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动态监测。全面摸清基准底数。2021年累计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户49户155人,全镇共有监测对象户121户329人均实现公职人员一对一结对帮扶。落实落细扶持政策。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结合实际进行优化调整,促进帮扶政策合理、适度、可持续。其中,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类政策;优化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类政策,2021年落实教育扶贫政策1431人,发放补助87.89万元;排查改造危房41户。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定期摸排+群众反馈+部门联动”风险响应机制,落实重点人群镇村干部定期回访制度,坚决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帮扶早消除,2021年累计消除风险47户124人。
紧抓产业就业,织密织牢“增收网”。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力争通过推动产业就业发展,确保脱贫人口年人均收入增长15%,努力达到20%。落实金融帮扶措施,精准识别有劳动能力、常年在家、有发展意愿,以及虽然无劳动能力但拥有一定规模的土地、设施、设备等可用生产要素且有参与产业发展意愿的脱贫户,累计发放金融小额信贷贷款548户274万元,扶持发展种养业。壮大村级产业规模。整合项目资金5000万余元,以26个村级光荣合作社为依托,坚持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发展温室蔬果大棚、小辣椒、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紧盯稳岗就业目标。落实各项稳岗就业帮扶措施,做好技能培训、岗位推介、劳务输送、公益岗安置等服务工作,实现外出有人管、在家有钱挣、人人有技能,确保务工就业人口“动态清零”,2021年公益岗安置168人,扶贫车间帮扶15人。开展春风行动暨“万人助万企”网络招聘会等,实现脱贫劳动力就业安置全覆盖。
坚持部门联动,织密织牢“防护网”。落实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农户自主申报、规模性返贫排查预警等各项制度,建立“有上有下、有来有回”的风险预警机制。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制定脱贫人口“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关心关爱特殊困难群体。全镇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人员全部纳入分类施保,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实现全覆盖。持续落实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对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应兜尽兜、应补尽补。持续推行“四集中”兜底保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集中托养范围,实现应养尽养,“四集中”点5个共集中89人。落实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差异化分配制度,实现脱贫群众分红全覆盖,人年均增收800元以上。鼓励社会参与帮扶工作。持续开展“代理妈妈”等困难儿童帮扶活动。大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先后有6名外出成功人士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6个,安置3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其中脱贫群众120余名。组织企业与具备条件村开展结对帮扶,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规模经营的企业帮助更多村并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程海舟)
(投稿邮箱:139377305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