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券桥:兴产业促就业 按下振兴“快进键”
发布时间:2022-03-24 11:28:39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王小玲 赵振国)产业连着就业,是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河南省方城县券桥镇围绕抓衔接、促振兴,多措并举念好“产业经”,锚定“稳就业”这颗“定盘星”,为乡村振兴按下了“快进键”。
人勤春早干为先。记者来到位于券桥镇关帝庙村的南阳市本草艾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这里人机不停,一片繁忙的生产场景。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该公司于2013年建成投产以来,已为当地村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我在这个厂里上班都五六年了,是老员工。工资是计件的,多劳多得,每月最高拿到4000多块钱。”村民高鹏瑞对不出村就能挣钱感到非常满足。
南阳本草艾开发有限公司的艾制品生产车间
在该镇沈营村新广鑫鞋厂的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伴随着机器运转的轰鸣声,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经过设计、剪裁、缝纫等一道道工序后,一双双漂亮的凉鞋就做成了。该村村民翟耀红,今年她没有像往年一样外出打工,春节过后就在村里引进的这家鞋厂如愿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实现了村头就业挣钱顾家的愿望,她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我是管验质的,这个活儿比较轻,一个月2000块钱,离家也近,也方便,家也顾了,钱也挣了。”
除了引进这家鞋厂,沈营村还引进了汇森玩具厂,村里有了企业,村民们不出村就能就业,这是沈营村党支部书记张春生最高兴的一件事儿。“村里引进的这两个厂,就业人员达到80多人,村里留守的妇女有活干,有钱挣,没有闲人吃闲饭的。下一步,继续引进企业扎根沈营、发展沈营、创业沈营,为沈营村的老百姓们带来更大的福利。”
沈营村的产业兴村,是券桥镇推进乡村振兴的成果之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该镇大力实施“产业促发展、发展带就业、就业保稳定”工程,在已有产业上做好“绣花功”,在部署产业上下好“先手棋”,在长远发展上打好“特色牌”,在为农惠农上搭好“连心桥”, 为群众稳定增收提供“源头活水”。特别是近两年,通过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多点发力,该镇的券桥、三间房、闻老庄等村的蔬菜产业;马岗、十二里河、券新等村的葡萄产业;冯洼、马庄等村的高效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已成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同时,通过不断优化招商环境,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群众就近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渠道的目标。
“截至目前,券桥镇共招引劳动密集型企业28家,领办或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00多家,带动了3000多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券桥镇党委副书记屈会丽表示。
人勤春早干为先。记者来到位于券桥镇关帝庙村的南阳市本草艾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这里人机不停,一片繁忙的生产场景。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该公司于2013年建成投产以来,已为当地村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我在这个厂里上班都五六年了,是老员工。工资是计件的,多劳多得,每月最高拿到4000多块钱。”村民高鹏瑞对不出村就能挣钱感到非常满足。

南阳本草艾开发有限公司的艾制品生产车间
除了引进这家鞋厂,沈营村还引进了汇森玩具厂,村里有了企业,村民们不出村就能就业,这是沈营村党支部书记张春生最高兴的一件事儿。“村里引进的这两个厂,就业人员达到80多人,村里留守的妇女有活干,有钱挣,没有闲人吃闲饭的。下一步,继续引进企业扎根沈营、发展沈营、创业沈营,为沈营村的老百姓们带来更大的福利。”
沈营村的产业兴村,是券桥镇推进乡村振兴的成果之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该镇大力实施“产业促发展、发展带就业、就业保稳定”工程,在已有产业上做好“绣花功”,在部署产业上下好“先手棋”,在长远发展上打好“特色牌”,在为农惠农上搭好“连心桥”, 为群众稳定增收提供“源头活水”。特别是近两年,通过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多点发力,该镇的券桥、三间房、闻老庄等村的蔬菜产业;马岗、十二里河、券新等村的葡萄产业;冯洼、马庄等村的高效设施农业等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已成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同时,通过不断优化招商环境,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群众就近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渠道的目标。
“截至目前,券桥镇共招引劳动密集型企业28家,领办或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00多家,带动了3000多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券桥镇党委副书记屈会丽表示。
(责任编辑:程海舟)
(投稿邮箱:139377305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