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文化“领跑” 筑牢乡村振兴之“魂”
发布时间:2022-03-14 14:26:07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王炳中)“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是重要的前提,文化是稳固的基因,方城县券桥镇大力实施文化振兴,奏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的时代和音。
坚持文化建设方针,把牢文化发展方向。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发展当代文化相结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夯实文化基层基础,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按照一个村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七个一”标准,投入300余万元,建成投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实行免费开放,使群众乐不出村,娱不远行,活跃文化生活,提升生活质量,陶冶精神情操。立足镇域实际,发掘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打造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乡愁文化、红色文化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社区化、社会化建设,加快“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组建券桥镇丰年文化合作社,25个行政村设立文化合作社分设,吸纳券桥镇和埠口村唢呐班、袁庄和马庄等村广场舞队、小营村和韩庙村旱船班、腰鼓队,沈营村舞狮队等,搭建乡村文化合作 社线上交流展示平台,开展乡村文化合作社“乡创美拍”和文化巡演活动 。
推进以文化人活动,培育文明向上新风。“走出去”拓宽视野提升水平,券桥镇刘旭唢呐班、王全胜唢呐班参加了南阳市第二届唢呐状元擂台赛,荣获金奖。“请进来” 满足群众不同文化需求,邀请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原河南省京剧院)、河南省豫剧一团、南阳市曲剧团、县豫剧团等到乡村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百姓宣讲直通车”“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扶贫慰问专场演出活动,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欣赏到省市名家的精彩演出;邀请方城县文广新局电影扶贫放映队多次到村放映精彩影片,为群众带来了视听盛宴。
健康向上、内容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将党的脱贫致富方针、优惠政策等内容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既活跃了乡村气氛,又净化了农村风气,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促进了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起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成风化俗的作用。
坚持文化建设方针,把牢文化发展方向。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做到“五个坚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发展当代文化相结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夯实文化基层基础,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按照一个村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七个一”标准,投入300余万元,建成投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实行免费开放,使群众乐不出村,娱不远行,活跃文化生活,提升生活质量,陶冶精神情操。立足镇域实际,发掘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打造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乡愁文化、红色文化等,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社区化、社会化建设,加快“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组建券桥镇丰年文化合作社,25个行政村设立文化合作社分设,吸纳券桥镇和埠口村唢呐班、袁庄和马庄等村广场舞队、小营村和韩庙村旱船班、腰鼓队,沈营村舞狮队等,搭建乡村文化合作 社线上交流展示平台,开展乡村文化合作社“乡创美拍”和文化巡演活动 。
推进以文化人活动,培育文明向上新风。“走出去”拓宽视野提升水平,券桥镇刘旭唢呐班、王全胜唢呐班参加了南阳市第二届唢呐状元擂台赛,荣获金奖。“请进来” 满足群众不同文化需求,邀请河南省京剧艺术中心(原河南省京剧院)、河南省豫剧一团、南阳市曲剧团、县豫剧团等到乡村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百姓宣讲直通车”“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扶贫慰问专场演出活动,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欣赏到省市名家的精彩演出;邀请方城县文广新局电影扶贫放映队多次到村放映精彩影片,为群众带来了视听盛宴。
健康向上、内容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将党的脱贫致富方针、优惠政策等内容融入其中,寓教于乐,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既活跃了乡村气氛,又净化了农村风气,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促进了群众之间的和谐相处,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起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成风化俗的作用。
(责任编辑:程海舟)
(投稿邮箱:139377305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