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执党建引领之笔 助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2-03-01 14:15:32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王炳中)为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去年以来,方城县券桥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积极践行“党建+治理”的治理模式,促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动双赢,激发基层内生动能,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
执党建引领之笔,塑乡村振兴之“魂”。圆满完成村“三委”换届选举,实现了学历和年龄一升一降。推行村支部书记“选育管用调”全链条全过程县级备案管理和“大比武”“小微权力”监督等。落实县委农村基层党建“四个一”工作机制。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各支部远程教育学习1000余小时,到红色基地接受思想洗礼1500余人次。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史学习教育等工作。抓好干部能力提升,进行集中业务培训6次,7名同志报名参加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学历提升计划。开展“党课开讲了”、“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活动。突出落实县委农村基层党建“四个一”机制。突出全域党建的引领作用。突出保障村工作经费,提升整顿软弱涣散村1个,建成村集体经济试点4个。
执党建引领之笔,绘产业振兴之“路”。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探索推进全域党建,成立镇级产业联合党支部1个、村级产业联合党支部26个、吸纳党员605名。推行“田长制”,严禁“非农化”“非粮化”。深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1年全镇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做强蔬菜产业,建成券桥村、三间房村等温室蔬菜基地。做优林果产业,2021年先后在马岗、十二里河、券新等村推广“阳光玫瑰”葡萄。发展食用菌种植,已在冯洼村、闻老庄村、马庄、三间房试种。发展肉牛养殖业,马庄村、埠口村、高庄村等成了养牛主要专业村。发展农光互补光伏产业,建成投运马庄等16个行政村27个7.24兆瓦光伏扶贫基站,全体脱贫户受益。
执党建引领之笔,添乡村振兴之“彩”。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建成龙王庙、三间房2个人居环境整村推进示范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顽疾“清零”行动,全镇104个自然村实现清零62个,占比60%,投资345万元,对豫01线两侧路肩培土18公里;拆除建筑物、构筑物232处,取缔公路两侧占道经营116处,路域环境治理工作位居全县前列。全覆盖组建村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建立相关制度,常态化开展工作。在各自然村设置荣誉榜、道德榜、红黑榜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组织开展滥办酒席、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排查整改,针对存在的成规陋习,引导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公民”等评选表彰活动。
执党建引领之笔,助乡村振兴之“治”。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以服务为根本,以政治为引领,以自治为基础,以德治为先导,以法治为保障,以智治为支撑,推进“五治融合”,确保“矛盾不上交、乡村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努力实现治安稳定、生产安全、生活安定、社会和谐。深化拓展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务公开等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促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能力和自觉性,推动乡村善治。
执党建引领之笔,塑乡村振兴之“魂”。圆满完成村“三委”换届选举,实现了学历和年龄一升一降。推行村支部书记“选育管用调”全链条全过程县级备案管理和“大比武”“小微权力”监督等。落实县委农村基层党建“四个一”工作机制。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各支部远程教育学习1000余小时,到红色基地接受思想洗礼1500余人次。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史学习教育等工作。抓好干部能力提升,进行集中业务培训6次,7名同志报名参加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学历提升计划。开展“党课开讲了”、“万名党员进党校”等活动。突出落实县委农村基层党建“四个一”机制。突出全域党建的引领作用。突出保障村工作经费,提升整顿软弱涣散村1个,建成村集体经济试点4个。
执党建引领之笔,绘产业振兴之“路”。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探索推进全域党建,成立镇级产业联合党支部1个、村级产业联合党支部26个、吸纳党员605名。推行“田长制”,严禁“非农化”“非粮化”。深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2021年全镇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做强蔬菜产业,建成券桥村、三间房村等温室蔬菜基地。做优林果产业,2021年先后在马岗、十二里河、券新等村推广“阳光玫瑰”葡萄。发展食用菌种植,已在冯洼村、闻老庄村、马庄、三间房试种。发展肉牛养殖业,马庄村、埠口村、高庄村等成了养牛主要专业村。发展农光互补光伏产业,建成投运马庄等16个行政村27个7.24兆瓦光伏扶贫基站,全体脱贫户受益。
执党建引领之笔,添乡村振兴之“彩”。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建成龙王庙、三间房2个人居环境整村推进示范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顽疾“清零”行动,全镇104个自然村实现清零62个,占比60%,投资345万元,对豫01线两侧路肩培土18公里;拆除建筑物、构筑物232处,取缔公路两侧占道经营116处,路域环境治理工作位居全县前列。全覆盖组建村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建立相关制度,常态化开展工作。在各自然村设置荣誉榜、道德榜、红黑榜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组织开展滥办酒席、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排查整改,针对存在的成规陋习,引导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公民”等评选表彰活动。
执党建引领之笔,助乡村振兴之“治”。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以服务为根本,以政治为引领,以自治为基础,以德治为先导,以法治为保障,以智治为支撑,推进“五治融合”,确保“矛盾不上交、乡村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努力实现治安稳定、生产安全、生活安定、社会和谐。深化拓展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务公开等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促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能力和自觉性,推动乡村善治。
(责任编辑:程海舟)
(投稿邮箱:139377305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