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良田绘丰景 振兴美画卷
发布时间:2022-03-01 13:07:15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王炳中 )行走在方城县券桥镇的村庄田野,一个个小乡村干净整洁,一幢幢农家院落错落有致,一项项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一幅幅文化墙别具特色……一个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村宜居的“诗画田园”映入眼帘。
近年来,方城县券桥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依托区位优势,深挖资源禀赋,初步实现由小农经营向规模经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单一发展向融合发展的重大转变,农村改革、三产融合、农业机械化等10多项“三农”领域的工作成为示范样板。
生产条件大幅改善。实施1.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惠及7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41个村民组,硬化主次生产干道15.8公里,新打机电井196眼,新建变电房27座,新建生产桥107座,栽植路林9.4万棵,疏浚沟渠3公里。开展高标准粮田达排查整改提升行动,排查配套机井800余眼(套),整改提升500余眼(套),新打并配套8个行政村机井25眼(套)。建立完善“一长两员”制度,每眼机电井设立井长1名、管护员若干名、维修员2-4名,长效解决农综开发机电井后期维护不到位问题。
“粮袋子”保障有力。始终坚持粮食生产不放松,大力发展适宜券桥发展优质高效的弱中筋小麦,品质和单产不断提升;进一步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突出选用高产稳产、耐密抗倒、熟期适中、多抗广适的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良玉米品种,突出抓好玉米密度、整齐度、结实度、成熟度等“四度”的落实,2021年,全镇粮食总产10.13万吨,比去年增加0.85万吨,粮食生产实现“18连丰”。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围绕券马路和方社快速通道“一横一纵”两条道路和镇区“一个中心”,发展蔬菜大棚、食用菌、葡萄、草莓、林果等观光采摘农业,发展肉牛养殖业,马庄、埠口等村成了养牛主要专业村。发展农光互补的光伏产业,建成投运马庄等16个村27个7.24兆瓦光伏扶贫基站,全体脱贫户受益。
乡村环境美丽宜居。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因村制宜,点面结合、示范带动,坚持从产业发展、基础配套、风貌改造、长效管理等方面综合施策,整出了道洁路净、环境优美,治出了村美人和、文明向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顽疾“清零”行动,全镇104个自然村实现清零62个。对豫01线两侧路肩培土18公里;拆除建筑物、构筑物232处,取缔公路两侧占道经营116处,路域环境治理工作位居全县前列。
农村改革动力十足。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智慧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在线化。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大型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大型农机机械化作业90%以上,智能化农机作业60%以上,耕作、播种、管理、收割等智能化技术不断推广应用。以项目建设为引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广泛推广应用智能大棚、蔬菜烘干、自动控制播种等新技术。扶持引导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推动农业种植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从“会”种菜到“慧”种菜,保障“菜篮子”安全。
近年来,方城县券桥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依托区位优势,深挖资源禀赋,初步实现由小农经营向规模经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单一发展向融合发展的重大转变,农村改革、三产融合、农业机械化等10多项“三农”领域的工作成为示范样板。
生产条件大幅改善。实施1.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惠及7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41个村民组,硬化主次生产干道15.8公里,新打机电井196眼,新建变电房27座,新建生产桥107座,栽植路林9.4万棵,疏浚沟渠3公里。开展高标准粮田达排查整改提升行动,排查配套机井800余眼(套),整改提升500余眼(套),新打并配套8个行政村机井25眼(套)。建立完善“一长两员”制度,每眼机电井设立井长1名、管护员若干名、维修员2-4名,长效解决农综开发机电井后期维护不到位问题。
“粮袋子”保障有力。始终坚持粮食生产不放松,大力发展适宜券桥发展优质高效的弱中筋小麦,品质和单产不断提升;进一步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突出选用高产稳产、耐密抗倒、熟期适中、多抗广适的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良玉米品种,突出抓好玉米密度、整齐度、结实度、成熟度等“四度”的落实,2021年,全镇粮食总产10.13万吨,比去年增加0.85万吨,粮食生产实现“18连丰”。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围绕券马路和方社快速通道“一横一纵”两条道路和镇区“一个中心”,发展蔬菜大棚、食用菌、葡萄、草莓、林果等观光采摘农业,发展肉牛养殖业,马庄、埠口等村成了养牛主要专业村。发展农光互补的光伏产业,建成投运马庄等16个村27个7.24兆瓦光伏扶贫基站,全体脱贫户受益。
乡村环境美丽宜居。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因村制宜,点面结合、示范带动,坚持从产业发展、基础配套、风貌改造、长效管理等方面综合施策,整出了道洁路净、环境优美,治出了村美人和、文明向上。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顽疾“清零”行动,全镇104个自然村实现清零62个。对豫01线两侧路肩培土18公里;拆除建筑物、构筑物232处,取缔公路两侧占道经营116处,路域环境治理工作位居全县前列。
农村改革动力十足。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智慧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数据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在线化。稳步推进农业机械大型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大型农机机械化作业90%以上,智能化农机作业60%以上,耕作、播种、管理、收割等智能化技术不断推广应用。以项目建设为引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广泛推广应用智能大棚、蔬菜烘干、自动控制播种等新技术。扶持引导物联网、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等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推动农业种植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从“会”种菜到“慧”种菜,保障“菜篮子”安全。
(责任编辑:程海舟)
(投稿邮箱:139377305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