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实施“四雁工程” 凝聚乡村振兴人才力量
发布时间:2022-02-27 16:19:51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王炳中 )群雁高飞头雁领,乡村振兴靠人才。近年来,方城县券桥镇大力实施“四雁工程”,充分激活乡村振兴“人”的关键要素,着力培育一支“头雁”引领、“雏雁”支撑、“归雁”反哺、“群雁”兴巢的乡村振兴骨干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头雁”引领强基础。以村“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实现了26个行政村“两委”班子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的目标,特别是一大批有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能带好班子,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对路子,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动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正气的党员走上了村支部书记岗位。及时组织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分期分批参加全县培训班,学习政治理论、村级组织建设、民法典等知识。坚持备管结合、凡动必备、重在管理,对26名村党支部书记实行“选育管用调”全链条、全过程县级备案管理,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完善村级百分制绩效考评机制,深入推进以“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支部书记“大比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党建”四个一”机制,激发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活力动力。
“雏雁”支撑增保障。配合县委组织部建立“券桥镇镇青年人才库”“券桥镇青年人才党员库”“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把一些群众基础好、自身素质强的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才列入村级后备干部范围,保证每个村都有2-3名后备干部人选,每年都将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不断优化村级后备干部的知识结构,通过结对帮扶、挂职锻炼等措施,让后备干部多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帮助后备干部尽快成长。
“归雁”反哺注活力。连续多年实施人才回创工程,通过营造浓厚氛围、联络联谊、走访座谈、搭桥铺路、解决问题、跟踪回访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2021年以来就有徐涛等6名券桥籍在外人才回乡办企业,建成投产6家劳动密集型回创企业,几年来,该镇累计有300余名在外人才回到家乡,累计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28家,安置2000余名家乡群众家门口就业;领办或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200余家,涉及种植、养殖等;开办商贸物流电商等门店70余个,通过人才回创,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为家乡带来了发展活力,达到了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乡、信息回馈、智力回哺的目的,实现了他们服务家乡、建设家乡、富民强乡的理想抱负。
“群雁”兴巢添动能。在落实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驻村和县镇帮扶人帮村基础上,近年来,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按照上级要求部署,该镇实施推行了“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名科技特派员”“一村一支医疗签约服务队”“一村一支文化专业演出队”等工作,持续推行镇领导班挂线包区联系村、镇机关干部全员包村等制度,持续落实村民代表制度,继续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持续推行“一约四会”制度。此外,该镇还创新工作方法,在各村探索实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制度,探索推行网格化乡村治理机制,让网格员成为无处不在的“移动探头”,延伸基层工作“手臂”,不断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增添新的动能。
“头雁”引领强基础。以村“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实现了26个行政村“两委”班子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的目标,特别是一大批有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能带好班子,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对路子,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动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正气的党员走上了村支部书记岗位。及时组织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分期分批参加全县培训班,学习政治理论、村级组织建设、民法典等知识。坚持备管结合、凡动必备、重在管理,对26名村党支部书记实行“选育管用调”全链条、全过程县级备案管理,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完善村级百分制绩效考评机制,深入推进以“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支部书记“大比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党建”四个一”机制,激发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活力动力。
“雏雁”支撑增保障。配合县委组织部建立“券桥镇镇青年人才库”“券桥镇青年人才党员库”“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把一些群众基础好、自身素质强的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返乡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才列入村级后备干部范围,保证每个村都有2-3名后备干部人选,每年都将村级后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不断优化村级后备干部的知识结构,通过结对帮扶、挂职锻炼等措施,让后备干部多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帮助后备干部尽快成长。
“归雁”反哺注活力。连续多年实施人才回创工程,通过营造浓厚氛围、联络联谊、走访座谈、搭桥铺路、解决问题、跟踪回访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2021年以来就有徐涛等6名券桥籍在外人才回乡办企业,建成投产6家劳动密集型回创企业,几年来,该镇累计有300余名在外人才回到家乡,累计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28家,安置2000余名家乡群众家门口就业;领办或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200余家,涉及种植、养殖等;开办商贸物流电商等门店70余个,通过人才回创,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为家乡带来了发展活力,达到了项目回移、资金回流、技术回乡、信息回馈、智力回哺的目的,实现了他们服务家乡、建设家乡、富民强乡的理想抱负。
“群雁”兴巢添动能。在落实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驻村和县镇帮扶人帮村基础上,近年来,结合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按照上级要求部署,该镇实施推行了“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名科技特派员”“一村一支医疗签约服务队”“一村一支文化专业演出队”等工作,持续推行镇领导班挂线包区联系村、镇机关干部全员包村等制度,持续落实村民代表制度,继续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持续推行“一约四会”制度。此外,该镇还创新工作方法,在各村探索实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制度,探索推行网格化乡村治理机制,让网格员成为无处不在的“移动探头”,延伸基层工作“手臂”,不断为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增添新的动能。
(责任编辑:程海舟)
(投稿邮箱:139377305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