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四突出” 提升乡村振兴之力
发布时间:2022-02-17 08:25:41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王炳中)2021年以来,方城县券桥镇紧扣乡村振兴“二十字”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依凭基础优势,聚焦“五大振兴”,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落实,“四突出”提升乡村振兴之力,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新农村建设。
突出夯实组织基石,上下联动提升“推动力”。在今年的“两委”换届工作中,该镇把有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能带好班子,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的党员选进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把致富带富能力强、敢闯敢拼、能推动乡村振兴的优秀人才选进村班子,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推行村支部书记“选育管用调”全链条全过程县级备案管理和“大比武”“小微权力”监督等。落实县委农村基层党建“四个一”工作机制。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各支部远程教育学习1000余小时,到红色基地接受思想洗礼1500余人次,组织“永远跟党走” 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9次,办理群众大小事情千余件,2021年该镇排查帮扶监测户121户329人,消除风险47户124人。
突出农业产业发展,增收富民提升“硬实力”。做强蔬菜产业,建成券桥村温室大棚和大田蔬菜基地、冯洼村蔬菜瓜果基地、三间房村温室蔬菜基地、闻老庄小辣椒标准化示范村等,实现多模式发展、提质增效的稳定增收产业。同时积极推广智能大棚、绿色防控、面源污染防控等新技术。做优林果产业,按照“示范带动、提质增效、规模发展”的思路,优化布局,大力发展“阳光玫瑰”葡萄产业,2021年先后在马岗村、十二里河村、券新村等推广。发展食用菌种植,立足农业乡镇玉米种植面积大等资源优势,同时实现玉米芯资源的有效利用,破解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带来的效益不高等难题,推动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升级,建成投运温室大棚27座,目前已在冯洼村、闻老庄村、马庄、三间房试种。
突出基层自治管理,乡风文明提升“内动力”。积极倡导文明健康、勤俭节俭、绿色低碳的文明理念。精心绘制长短不一、各具特色的文化墙和文化长廊,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教育。组织志愿者向农民群众宣传卫生防疫、健康生活、文明交通等知识,不断提升村民文明意识和文明素养。将文明创建纳入村级“一约四会”,融入网格化乡村治理体系,并与爱心超市、“红黑榜”等评比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改变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
突出补齐软肋弱项,聚焦民生提升“幸福力”。以“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幸福美丽新家园,建成投运镇污水处理厂和3个村级污水处理站及3座垃圾中转站,改造坑塘35座,改造农村户厕1054户,同时深入实施六清”,强力整治“六乱”,确保“三无一规范一眼净”。
突出夯实组织基石,上下联动提升“推动力”。在今年的“两委”换届工作中,该镇把有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能带好班子,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的党员选进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把致富带富能力强、敢闯敢拼、能推动乡村振兴的优秀人才选进村班子,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推行村支部书记“选育管用调”全链条全过程县级备案管理和“大比武”“小微权力”监督等。落实县委农村基层党建“四个一”工作机制。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各支部远程教育学习1000余小时,到红色基地接受思想洗礼1500余人次,组织“永远跟党走” 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9次,办理群众大小事情千余件,2021年该镇排查帮扶监测户121户329人,消除风险47户124人。
突出农业产业发展,增收富民提升“硬实力”。做强蔬菜产业,建成券桥村温室大棚和大田蔬菜基地、冯洼村蔬菜瓜果基地、三间房村温室蔬菜基地、闻老庄小辣椒标准化示范村等,实现多模式发展、提质增效的稳定增收产业。同时积极推广智能大棚、绿色防控、面源污染防控等新技术。做优林果产业,按照“示范带动、提质增效、规模发展”的思路,优化布局,大力发展“阳光玫瑰”葡萄产业,2021年先后在马岗村、十二里河村、券新村等推广。发展食用菌种植,立足农业乡镇玉米种植面积大等资源优势,同时实现玉米芯资源的有效利用,破解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带来的效益不高等难题,推动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升级,建成投运温室大棚27座,目前已在冯洼村、闻老庄村、马庄、三间房试种。
突出基层自治管理,乡风文明提升“内动力”。积极倡导文明健康、勤俭节俭、绿色低碳的文明理念。精心绘制长短不一、各具特色的文化墙和文化长廊,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教育。组织志愿者向农民群众宣传卫生防疫、健康生活、文明交通等知识,不断提升村民文明意识和文明素养。将文明创建纳入村级“一约四会”,融入网格化乡村治理体系,并与爱心超市、“红黑榜”等评比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通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改变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
突出补齐软肋弱项,聚焦民生提升“幸福力”。以“美丽小镇”“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幸福美丽新家园,建成投运镇污水处理厂和3个村级污水处理站及3座垃圾中转站,改造坑塘35座,改造农村户厕1054户,同时深入实施六清”,强力整治“六乱”,确保“三无一规范一眼净”。
(责任编辑:程海舟)
(投稿邮箱:139377305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