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移民村里的“鹅”司令
发布时间:2022-01-26 10:44:13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李媛媛 李雪山 )“嘎嘎——”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叫醒淅川县九重镇张冲村丹江红移民鹅产业园的第一只鹅时,驻村第一书记董天红便开启了新一天的忙碌。
“今年是南水北调工程通水8周年,也是淅川县张冲村188户862人告别故土,迁移到张冲移民新村的第11个年头。”董天红说,她本来就是张冲村人,是2021年2月份担任了张冲移民新村第一书记,亲眼见证了村民生活的变迁,“没有搬迁前,村民们住的都是老瓦房、土坯房,现在大家住的都是宽敞明亮的联排别墅民居,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据了解,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接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也是河南省唯一移民迁出县和全国移民大县。
2010年7月,张冲村搬迁至位于九重镇西3公里的现张冲移民新村。多年来,在各项移民帮扶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张冲村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发展移民特色产业,拓宽移民增收渠道,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走出深山,迎接新生。”这是库区移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如今,张冲移民新村的村民们心中的幸福家园已经实现,如何才能将这种幸福生活延续下去,董天红表示,选准产业,打造亮点,不断壮大村集体收入,增加移民群众收入。
时值冬季,天气严寒,笔者随董天红来到张冲村丹江红移民鹅产业园,这里的肥壮大鹅刚刚出栏不久。
“冬季鹅产业园的冷库生意特别好,他们张总跟我联系说需要人手,这不,我来给他们送人来了。”董天红笑道,随着加工车间全面的投产和园区规模的扩大,该产业园每批可养殖12万只鹅,每年可养殖7批,共计84万只,年产值可达5460万元年。“这次大概有10位村民来冷库工作,每天包吃,一个月也有3000元的收入,当时报名的可不少嘞。”
董天红深知,只有让移民过上好日子,才能从根本上留得住他们。
除了依靠丹江红移民鹅产业园帮村民致富外,她还将张冲村村集体以租赁的方式将车间交由河南丹江红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土地租赁费由每年每亩300~400元,提高到每年每亩800元以上。
“大家就地打工,每年带动40余名移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人均务工增收2万余元。同时,整个产业园可安排移民就业110人,解决了村里大量50~60岁女同志就业和增收问题。”董天红高兴地对记者说。
如今,张冲村还建成了金银花种植基地,还引进了液体纯化菌业,两项流转土地共150余亩。同时,利用移民扶持项目500余万元,建成两个大型香菇菌培育车间,并配备研究纯化的工作室。
“以前,每天面对庄稼,生活也很乏味;如今,大家不用出远门就能挣钱补贴家用,而且安置区交通、就业都很便利,教育、医疗都有保障,生活越来越有滋味。”村里66岁的老人张吉芳高兴地说,“这十年,是俺们最排场的十年!”
从荒僻的山村到如今的宜居家园,从“移得出”到“安得下”,再到“富得起”,如今在张冲移民新村,在103亩的地方上,将东晋武陵人的桃花源重现;118户人家远离城市喧嚣,在自家园里种田弄花,把岁月过成了诗和远方。
对于未来,董天红信心满满:“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新年贺词中说过,‘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所以,接下来我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让村民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大家一起实现共同富裕。”
“今年是南水北调工程通水8周年,也是淅川县张冲村188户862人告别故土,迁移到张冲移民新村的第11个年头。”董天红说,她本来就是张冲村人,是2021年2月份担任了张冲移民新村第一书记,亲眼见证了村民生活的变迁,“没有搬迁前,村民们住的都是老瓦房、土坯房,现在大家住的都是宽敞明亮的联排别墅民居,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据了解,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接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也是河南省唯一移民迁出县和全国移民大县。
2010年7月,张冲村搬迁至位于九重镇西3公里的现张冲移民新村。多年来,在各项移民帮扶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张冲村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发展移民特色产业,拓宽移民增收渠道,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走出深山,迎接新生。”这是库区移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如今,张冲移民新村的村民们心中的幸福家园已经实现,如何才能将这种幸福生活延续下去,董天红表示,选准产业,打造亮点,不断壮大村集体收入,增加移民群众收入。
时值冬季,天气严寒,笔者随董天红来到张冲村丹江红移民鹅产业园,这里的肥壮大鹅刚刚出栏不久。
“冬季鹅产业园的冷库生意特别好,他们张总跟我联系说需要人手,这不,我来给他们送人来了。”董天红笑道,随着加工车间全面的投产和园区规模的扩大,该产业园每批可养殖12万只鹅,每年可养殖7批,共计84万只,年产值可达5460万元年。“这次大概有10位村民来冷库工作,每天包吃,一个月也有3000元的收入,当时报名的可不少嘞。”
董天红深知,只有让移民过上好日子,才能从根本上留得住他们。
除了依靠丹江红移民鹅产业园帮村民致富外,她还将张冲村村集体以租赁的方式将车间交由河南丹江红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土地租赁费由每年每亩300~400元,提高到每年每亩800元以上。
“大家就地打工,每年带动40余名移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人均务工增收2万余元。同时,整个产业园可安排移民就业110人,解决了村里大量50~60岁女同志就业和增收问题。”董天红高兴地对记者说。
如今,张冲村还建成了金银花种植基地,还引进了液体纯化菌业,两项流转土地共150余亩。同时,利用移民扶持项目500余万元,建成两个大型香菇菌培育车间,并配备研究纯化的工作室。
“以前,每天面对庄稼,生活也很乏味;如今,大家不用出远门就能挣钱补贴家用,而且安置区交通、就业都很便利,教育、医疗都有保障,生活越来越有滋味。”村里66岁的老人张吉芳高兴地说,“这十年,是俺们最排场的十年!”
从荒僻的山村到如今的宜居家园,从“移得出”到“安得下”,再到“富得起”,如今在张冲移民新村,在103亩的地方上,将东晋武陵人的桃花源重现;118户人家远离城市喧嚣,在自家园里种田弄花,把岁月过成了诗和远方。
对于未来,董天红信心满满:“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新年贺词中说过,‘我们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所以,接下来我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让村民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大家一起实现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程海舟)
(投稿邮箱:139377305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