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一笔一画 多维度勾勒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发布时间:2022-01-10 12:28:23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王炳中)2021年以来,方城县券桥镇抓产业带就业,抓环境促宜居,抓文明带乡风,抓治理促和谐,抓民生筑根基,一笔一画多维度勾勒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绘产业兴旺之图,找门路,寻出路。三产融合推动产业振兴。全年粮食实现丰产丰收。持续推进“一纵一横一中心”果蔬和艾草产业带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人才回创,新招引工业项目8个,中小企业遍地开花,新增“四上”企业两家,新开工项目8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位居全县第二。
添生态宜居之美,乡村美,乡愁浓。围绕“蓝天、碧水、净土”目标,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植树增绿活动,提升绿色满眼指数,扮靓乡村振兴颜值,坚持把植树造绿与人居环境整治、“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四路”“四边”“四院”植树增绿活动,做到“留白增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科学护绿”,让乡村环境更有颜值。做到植绿护绿提绿增色相结合,倡导“每人栽4棵树、每人养1盆花”,精心采购红叶石楠、金叶黄、紫叶李等绿化美化树木,让村民出门见绿、出门见景、出门见花,提升乡村绿化水平和群众生活品质,建设宜居乡村。
筑乡风文明之魂,破旧俗,吹新风。突出党建引领和文明创建带动,突出志愿服务新主体,党员志愿服务队达到26支180余人,逐渐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逐步实现社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文明实践的活动逐渐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陋习,积极发挥村规民约、调解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载体,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和“三美”创建和“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宣传活动,宣传正能量,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广泛调动村民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广大村民不仅成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受益者,又成为文明实践的参与者,让乡风文明生根发芽,让“文明实践”直抵民心。
聚治理有效之力,网格化,邻里和。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在平安建设中的作用,设大、中、小网格300个,覆盖全镇26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1个社区、221个村民组,以服务为根本,以政治为引领,以自治为基础,以德治为先导,以法治为保障,以智治为支撑,推进“五治融合”,确保“矛盾不上交、乡村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努力实现治安稳定、生产安全、生活安定、社会和谐。
展生活富裕之梦,生活富,展未来。深入推进民生工程,确保惠农惠民政策送达群众家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圆满办结“五件大事”“七件民生实事”和10个民生实事项目。建立五项巩固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资助学生1431人,发放补助金额87.89万元;织密织牢六层医疗保障网络,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参保率100%;新排查并实施危房改造41户;健全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工程运转正常,水质水量达标;持续落实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对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应兜尽兜、应补尽补;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持续推行“四集中”兜底保障政策,实现应养尽养,5个点集中托养89人;安置公益岗168人,金融小额信贷累计贷款548户,扶贫车间带动15人;全年排查帮扶监测户121户329人,消除风险除47户124人。
绘产业兴旺之图,找门路,寻出路。三产融合推动产业振兴。全年粮食实现丰产丰收。持续推进“一纵一横一中心”果蔬和艾草产业带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人才回创,新招引工业项目8个,中小企业遍地开花,新增“四上”企业两家,新开工项目8个,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位居全县第二。
添生态宜居之美,乡村美,乡愁浓。围绕“蓝天、碧水、净土”目标,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植树增绿活动,提升绿色满眼指数,扮靓乡村振兴颜值,坚持把植树造绿与人居环境整治、“四美乡村”、五美庭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四路”“四边”“四院”植树增绿活动,做到“留白增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科学护绿”,让乡村环境更有颜值。做到植绿护绿提绿增色相结合,倡导“每人栽4棵树、每人养1盆花”,精心采购红叶石楠、金叶黄、紫叶李等绿化美化树木,让村民出门见绿、出门见景、出门见花,提升乡村绿化水平和群众生活品质,建设宜居乡村。
筑乡风文明之魂,破旧俗,吹新风。突出党建引领和文明创建带动,突出志愿服务新主体,党员志愿服务队达到26支180余人,逐渐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逐步实现社会化发展、项目化运作,文明实践的活动逐渐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破陋习,积极发挥村规民约、调解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载体,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和“三美”创建和“好婆婆、好媳妇”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宣传活动,宣传正能量,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广泛调动村民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广大村民不仅成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受益者,又成为文明实践的参与者,让乡风文明生根发芽,让“文明实践”直抵民心。
聚治理有效之力,网格化,邻里和。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在平安建设中的作用,设大、中、小网格300个,覆盖全镇26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1个社区、221个村民组,以服务为根本,以政治为引领,以自治为基础,以德治为先导,以法治为保障,以智治为支撑,推进“五治融合”,确保“矛盾不上交、乡村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努力实现治安稳定、生产安全、生活安定、社会和谐。
展生活富裕之梦,生活富,展未来。深入推进民生工程,确保惠农惠民政策送达群众家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圆满办结“五件大事”“七件民生实事”和10个民生实事项目。建立五项巩固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资助学生1431人,发放补助金额87.89万元;织密织牢六层医疗保障网络,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参保率100%;新排查并实施危房改造41户;健全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工程运转正常,水质水量达标;持续落实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对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应兜尽兜、应补尽补;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持续推行“四集中”兜底保障政策,实现应养尽养,5个点集中托养89人;安置公益岗168人,金融小额信贷累计贷款548户,扶贫车间带动15人;全年排查帮扶监测户121户329人,消除风险除47户124人。
(责任编辑:程海舟)
(投稿邮箱:139377305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