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一线不怕条件苦难,永葆初心为民纾解困难
发布时间:2022-01-04 11:40:24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刘剑飞)村镇是行政层级的末端,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我有幸成为一名乡镇干部、怀着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激动之心,来到了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双龙镇双龙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驻村干部,从此,双龙村便与我的快乐与忧愁紧密联系。
走访入户,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
“小常,又来看我了?哈哈,快坐快坐”。村东头的杨阿姨见到我拿着本子朝她走来,热情的向我打着招呼,仿佛自家侄女来了一般,这已经是我第五次来到杨阿姨的家中,像这样的场景时常发生,走访入户已经成为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刚到达工作岗位上,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访入户。到村民家中唠唠家常,目的是了解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望,真正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单靠自身无法解决或者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和困惑。俗话说,脚上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感情。对人民群众有真感情,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必修课。党员干部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走访群众是直接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也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对群众有真情实感的“试金石”。截止目前,我已经走访过60余户,在不断交流和互动中,我发现走访入户需要带着感情走,只有像走亲戚一样,用感情作为“敲门砖”“试金石”,群众才乐意把干部当知心朋友,才愿意真心吐露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盼;要带着问题走,主动到有困难和问题的地方去,从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期盼的问题做起,了解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望,找准“短板”,开出“处方”,抓好“良药”,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赢得群众的认可。
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朱叔在家里,昨天还在跟我们比划说你好呢!”朱叔隔壁家的王姨看见我说道。朱叔是村里的贫困户,是一位先天性聋哑老人,由于自身和家庭的原因没有过接受教育,并不认识字,一个人生活。按照组织分配,我成为了这位老人的帮扶责任人。刚接触朱叔时,我们之间的交流是一大难题,他既不能听到我在说什么,同时也不能通过语言来表达出他的想法,因此,我也只好通过笨拙的笔画来勉强进行交流。我会经常到朱叔家里坐坐,看看他,帮助朱叔收拾收拾卫生,后来慢慢地,我们的沟通逐渐变得顺畅,朱叔也把我当做孩子一般,每次来朱叔家中,他都会递给我一些饼干,水果,把我当做家人,这是前所未有的感动。我认为,扶贫工作需要我们带着感情,送温暖感化群众。我后续保持着每周入户走访一次,就像走亲戚一样,用感情与结对帮扶对象交流,真真正正的为乡亲们提供帮助。
规划村部,提升村民们幸福指数
通过不断的走访入户,倾听民声,使我了解到目前的村部太小,功能很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有一个能够供大家伙在闲暇时间看看书、打打球的场所是咱们村里群众共同的心愿”,这是我走访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为提升群众幸福感,我及时与村委会成员沟通、提议,通过多次商议、上报,共同决定启动双龙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这是双龙村目前的重点项目,由双龙镇政府和双龙村负责实施。根据上级对村部的要求并结合群众意见,合理选址、设计功能室,将双龙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规划,建筑层数三层半,内部设便民服务厅、综治服务中心、会议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目前大体已建成,预计2021年底能够投入使用。双龙村通过阵地建设,固本强基,为基层党的建设提供硬件保障。村部门口规划建设文化大广场,为群众打球以及跳广场舞等活动提供场所。
基层被喻为干部培养的“大熔炉”。在这里,我们能够直面群众,更能理解老百姓的切实需求和内心期望。但正如此,基层亦是矛盾相对密集的地方,身处基层一线,要矢志不移担当,为群众纾解困难、排除疑虑、传递温暖的重要责任。因此,基层干部需得练就为民服务、永葆初心、干好实事、清正廉洁四项“真”功夫,做到“真心诚意”为百姓、“天真烂漫”守初心、“去伪存真”干实事、“修真养性”葆清廉,从而勇做推动基层工作稳步发展的“排头兵”。
走访入户,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
“小常,又来看我了?哈哈,快坐快坐”。村东头的杨阿姨见到我拿着本子朝她走来,热情的向我打着招呼,仿佛自家侄女来了一般,这已经是我第五次来到杨阿姨的家中,像这样的场景时常发生,走访入户已经成为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刚到达工作岗位上,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走访入户。到村民家中唠唠家常,目的是了解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望,真正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单靠自身无法解决或者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和困惑。俗话说,脚上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感情。对人民群众有真感情,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必修课。党员干部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走访群众是直接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也是检验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对群众有真情实感的“试金石”。截止目前,我已经走访过60余户,在不断交流和互动中,我发现走访入户需要带着感情走,只有像走亲戚一样,用感情作为“敲门砖”“试金石”,群众才乐意把干部当知心朋友,才愿意真心吐露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盼;要带着问题走,主动到有困难和问题的地方去,从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期盼的问题做起,了解群众的所急、所盼、所望,找准“短板”,开出“处方”,抓好“良药”,用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赢得群众的认可。
结对帮扶,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朱叔在家里,昨天还在跟我们比划说你好呢!”朱叔隔壁家的王姨看见我说道。朱叔是村里的贫困户,是一位先天性聋哑老人,由于自身和家庭的原因没有过接受教育,并不认识字,一个人生活。按照组织分配,我成为了这位老人的帮扶责任人。刚接触朱叔时,我们之间的交流是一大难题,他既不能听到我在说什么,同时也不能通过语言来表达出他的想法,因此,我也只好通过笨拙的笔画来勉强进行交流。我会经常到朱叔家里坐坐,看看他,帮助朱叔收拾收拾卫生,后来慢慢地,我们的沟通逐渐变得顺畅,朱叔也把我当做孩子一般,每次来朱叔家中,他都会递给我一些饼干,水果,把我当做家人,这是前所未有的感动。我认为,扶贫工作需要我们带着感情,送温暖感化群众。我后续保持着每周入户走访一次,就像走亲戚一样,用感情与结对帮扶对象交流,真真正正的为乡亲们提供帮助。
规划村部,提升村民们幸福指数
通过不断的走访入户,倾听民声,使我了解到目前的村部太小,功能很单一,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有一个能够供大家伙在闲暇时间看看书、打打球的场所是咱们村里群众共同的心愿”,这是我走访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为提升群众幸福感,我及时与村委会成员沟通、提议,通过多次商议、上报,共同决定启动双龙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这是双龙村目前的重点项目,由双龙镇政府和双龙村负责实施。根据上级对村部的要求并结合群众意见,合理选址、设计功能室,将双龙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规划,建筑层数三层半,内部设便民服务厅、综治服务中心、会议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目前大体已建成,预计2021年底能够投入使用。双龙村通过阵地建设,固本强基,为基层党的建设提供硬件保障。村部门口规划建设文化大广场,为群众打球以及跳广场舞等活动提供场所。
基层被喻为干部培养的“大熔炉”。在这里,我们能够直面群众,更能理解老百姓的切实需求和内心期望。但正如此,基层亦是矛盾相对密集的地方,身处基层一线,要矢志不移担当,为群众纾解困难、排除疑虑、传递温暖的重要责任。因此,基层干部需得练就为民服务、永葆初心、干好实事、清正廉洁四项“真”功夫,做到“真心诚意”为百姓、“天真烂漫”守初心、“去伪存真”干实事、“修真养性”葆清廉,从而勇做推动基层工作稳步发展的“排头兵”。
(责任编辑:程海舟)
(投稿邮箱:139377305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