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三线”绘就生态文明最美画卷
发布时间:2022-01-03 18:01:20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王炳中)2021年12月26日,走进方城县券桥镇三间房村,忽然感觉好像从农村进入了都市。虽然是凛冽的冬季,但随处可见的绿树鲜花,描摹出一浮姹紫嫣红的春日美景。
近年来,方城县券桥镇守好生态保护红线、树牢环境质量底线、推进资源利用上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绘就生态文明最美画卷。
守好生态保护红线。方城县券桥镇根据本镇生态保护际,全面统筹推进水、林、田、渠等生态保护,坚决守好自然生态保护红线。全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7800余公顷,为抓好工作落实,券桥镇先期进行全面摸底,分类分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明确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全面梳理生态红线保护地规划数据,摸清“家底”。
树牢环境质量底线。该镇认真落实河长制,常态化开展“小散乱污”企业排查和潘河登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建成投运镇污水处理厂和龙王庙、龙庄、冯洼村级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建成潘河下游人工湿地6处240亩,对十二里河等9处饮用水源地实施了规范化建设提升工程。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工作,该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均在九成以上,废旧农膜回收近100吨,回收率达八成以上,建设垃圾中转站3座。统筹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持续开展农药减量控害工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覆盖率达到95.5%。大力开展植树增绿活动,开展“四路”“四边”“四院”植树增绿活动,做到“留白增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科学护绿”,提升绿色满眼指数,扮靓乡村振兴颜值,能留得住乡愁,留得下生态美。
推进资源利用上线。积极推行田长制,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在市一级、县二级网格下,设镇三级网和村四级网格,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度,坚持“田有人管”“田有人种”“田有增产”,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蹚出一条耕地保护利用行之有效的新路,该镇共设“田长”148名,其中镇级总田长1名、副总田长1名,田长12名;村级总田长26名,田长108名,另有网格员244名和镇机关包村干部26名,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监管格局,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此外,该镇推行垃圾分类回收机制,极大提升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回收垃圾、资源利用、保护环境、守护生态的意识。
近年来,方城县券桥镇守好生态保护红线、树牢环境质量底线、推进资源利用上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绘就生态文明最美画卷。
守好生态保护红线。方城县券桥镇根据本镇生态保护际,全面统筹推进水、林、田、渠等生态保护,坚决守好自然生态保护红线。全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7800余公顷,为抓好工作落实,券桥镇先期进行全面摸底,分类分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明确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生态环境极敏感区,全面梳理生态红线保护地规划数据,摸清“家底”。
树牢环境质量底线。该镇认真落实河长制,常态化开展“小散乱污”企业排查和潘河登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建成投运镇污水处理厂和龙王庙、龙庄、冯洼村级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站,建成潘河下游人工湿地6处240亩,对十二里河等9处饮用水源地实施了规范化建设提升工程。强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工作,该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均在九成以上,废旧农膜回收近100吨,回收率达八成以上,建设垃圾中转站3座。统筹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持续开展农药减量控害工程,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覆盖率达到95.5%。大力开展植树增绿活动,开展“四路”“四边”“四院”植树增绿活动,做到“留白增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科学护绿”,提升绿色满眼指数,扮靓乡村振兴颜值,能留得住乡愁,留得下生态美。
推进资源利用上线。积极推行田长制,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在市一级、县二级网格下,设镇三级网和村四级网格,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度,坚持“田有人管”“田有人种”“田有增产”,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蹚出一条耕地保护利用行之有效的新路,该镇共设“田长”148名,其中镇级总田长1名、副总田长1名,田长12名;村级总田长26名,田长108名,另有网格员244名和镇机关包村干部26名,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监管格局,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此外,该镇推行垃圾分类回收机制,极大提升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回收垃圾、资源利用、保护环境、守护生态的意识。
(责任编辑:程海舟)
(投稿邮箱:139377305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