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双龙镇彪池村:发展产业助脱贫 富民强村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1-11-23 14:12:49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任慧星)双龙镇彪池村属于省级深度贫困村,位于双龙镇南部。全村共131户417人,现有脱贫户40户84人。村“三委”成员6名,党员22名,群众代表30人。经过五年脱贫攻坚的努力,彪池村通过发展香菇、双孢菇、油桐、光伏等产业,实现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和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彪池村贫困户已全部脱贫,贫困村也顺利摘帽。
基层党建引领脱贫路
2017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彪池村派驻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深感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没有产业的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持的脱贫也难以维持,给钱给物只能救济解渴,兴办产业才能开源活流。因此,彪池村就坚持扶贫先扶产业的根本基调,通过发展产业,筑牢脱贫之基,增收之本。
彪池村从一开始就把发展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突破口,通过统筹考虑资源现状,市场空间,主体带动能力等方面因素,因地制宜的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脱贫产业。2017年初,彪池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结合本村实际,通过“百企帮百村”企业西峡县利洋食品有限公司引荐 ,北上山东聊城,东进江苏苏州,南抵河南信阳考察草腐菌双孢菇产业。彪池村支部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决定在香菇产业持续稳定经营的同时,投资建设双孢菇扶贫种植基地。
产业发展走上致富路
经过两年的策划施工,在帮扶单位西峡县人大和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的全力扶持下,不断争取县食用菌办扶持资金、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深度贫困村配套项目资金、西峡县利洋食品有限公司和河南省养生殿酒业有限公司帮扶资金等115万元,启动建设双孢菇大棚12个,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2018年8月双孢菇基地建成投产,当年就容纳贫困户6户、致富带头人6户入园生产,解决贫困劳动力11人就地就近务工。彪池村双孢菇基地第一年产值达到75万元,经营户户均纯收入3万余元。第二年开始有村集体收入,每年收入5万元。2020年,彪池村开始加紧建设双孢菇基地二期工程,利用北京援建资金和县内扶贫资金,又新建双孢菇种植大棚11个、冷库一座、拌料场300平方,解决了双孢菇种植过程中的后续问题。彪池村双孢菇种植大棚种植面积1.6万平方,可以解决近百人的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万元。
集体经济铺出幸福路
在实施双孢菇产业发展的同时,彪池村结合本村山林面积大、有种植油桐的历史的先决条件,引进马鞍山油桐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油桐产业基地。该公司投入资金五百万元开发油桐基地5000余亩,实现群众山坡流转4000亩,其中贫困群众山坡流转2000亩,山坡流转年人均收入1200元。油桐基地吸纳当地群众30余人务工,年人均收入8000余元,并实现村集体收入每年10000元。
2018年,彪池村借助第一书记项目资金24万元,安装40千瓦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余元。目前,彪池村借助脱贫攻坚政策和资源优势发展的各项特色产业,能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达到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干、户户有收入。
双龙镇彪池村在短短几年中,从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贫致富,从集体经济一无所有到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扶持,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经“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评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决定彪池村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一方面用于彪池村后续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用于村民群众的社会福利。几年来,彪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群众社会福利上投入4万元,在村集体公益事业上投入3万元,在产业后续发展中投入10万元。
双龙镇彪池村在发展过程中,首要是坚持党的领导,通过抓基层党建,着力提升“村支部”引领发展能力,带领群众走上发展致富的道路。其次是结合实际求发展,整合资源找项目,因地制宜谋出路,合理规划定目标,不断创新发展优势产业。最后是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群众成为发展的主体,坚持集体富与群众富相结合,激发群众发展致富的热情,确保群众普遍收益,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基层党建引领脱贫路
2017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彪池村派驻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深感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之策。没有产业的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持的脱贫也难以维持,给钱给物只能救济解渴,兴办产业才能开源活流。因此,彪池村就坚持扶贫先扶产业的根本基调,通过发展产业,筑牢脱贫之基,增收之本。
彪池村从一开始就把发展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突破口,通过统筹考虑资源现状,市场空间,主体带动能力等方面因素,因地制宜的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脱贫产业。2017年初,彪池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结合本村实际,通过“百企帮百村”企业西峡县利洋食品有限公司引荐 ,北上山东聊城,东进江苏苏州,南抵河南信阳考察草腐菌双孢菇产业。彪池村支部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决定在香菇产业持续稳定经营的同时,投资建设双孢菇扶贫种植基地。
产业发展走上致富路
经过两年的策划施工,在帮扶单位西峡县人大和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的全力扶持下,不断争取县食用菌办扶持资金、第一书记专项扶贫资金、深度贫困村配套项目资金、西峡县利洋食品有限公司和河南省养生殿酒业有限公司帮扶资金等115万元,启动建设双孢菇大棚12个,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2018年8月双孢菇基地建成投产,当年就容纳贫困户6户、致富带头人6户入园生产,解决贫困劳动力11人就地就近务工。彪池村双孢菇基地第一年产值达到75万元,经营户户均纯收入3万余元。第二年开始有村集体收入,每年收入5万元。2020年,彪池村开始加紧建设双孢菇基地二期工程,利用北京援建资金和县内扶贫资金,又新建双孢菇种植大棚11个、冷库一座、拌料场300平方,解决了双孢菇种植过程中的后续问题。彪池村双孢菇种植大棚种植面积1.6万平方,可以解决近百人的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万元。
集体经济铺出幸福路
在实施双孢菇产业发展的同时,彪池村结合本村山林面积大、有种植油桐的历史的先决条件,引进马鞍山油桐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油桐产业基地。该公司投入资金五百万元开发油桐基地5000余亩,实现群众山坡流转4000亩,其中贫困群众山坡流转2000亩,山坡流转年人均收入1200元。油桐基地吸纳当地群众30余人务工,年人均收入8000余元,并实现村集体收入每年10000元。
2018年,彪池村借助第一书记项目资金24万元,安装40千瓦光伏发电站,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余元。目前,彪池村借助脱贫攻坚政策和资源优势发展的各项特色产业,能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达到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干、户户有收入。
双龙镇彪池村在短短几年中,从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贫致富,从集体经济一无所有到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扶持,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经“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评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决定彪池村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一方面用于彪池村后续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用于村民群众的社会福利。几年来,彪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群众社会福利上投入4万元,在村集体公益事业上投入3万元,在产业后续发展中投入10万元。
双龙镇彪池村在发展过程中,首要是坚持党的领导,通过抓基层党建,着力提升“村支部”引领发展能力,带领群众走上发展致富的道路。其次是结合实际求发展,整合资源找项目,因地制宜谋出路,合理规划定目标,不断创新发展优势产业。最后是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群众成为发展的主体,坚持集体富与群众富相结合,激发群众发展致富的热情,确保群众普遍收益,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责任编辑:程海舟)
(投稿邮箱:139377305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