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加强基础设施管护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发布时间:2021-11-10 13:12:08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王炳中)2021年11月8日,走进方城县券桥镇,无论村庄或田野,可见到大大小小的公示牌,这些公示牌有的是机电井管护公示牌,有的是村庄坑塘管护公示牌,明确有管护责任人和管护责任。埠口村的井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学忠说:“牌子既然立起来了,就得负起责任,我担任田长、井长几个职务,每天总要抽空到田间地头转转心里才踏实。”
2021年以来,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方城县券桥镇完善河长制,建立田长制、井长制、塘长制,对“管什么,怎么管;谁来管,如何管”等内容明确管护责任,划重点、定任务,让乡村管护有了行动指南,推动管护机制常态长效。
完善河长制。该镇规定镇级河长每月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不少于1次,坚持边巡河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对村级难以解决的问题,坚持镇级河长与村级河长进行联巡,进一步核实问题的类型、位置、成因,形成统一问题清单,召开镇级河长联席办公会议集中分析研究解决办法。对全镇难以解决的河道问题,尤其是对于问题积存时间较长、涉及的地理位置及情况复杂、后续治理难度大等重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向县级河长汇报并上报县河长办,主动配合县级河长巡河,邀请相关专家现场指导、协调,分析问题,溯源查根,确保找准问题,顺利有效推进治理。
推行田长制。在市一级、县二级网格下,设镇三级网和村四级网格,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度,坚持“田有人管”“田有人种”“田有增产”,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蹚出一条耕地保护利用行之有效的新路,该镇共设“田长”148名,其中镇级总田长1名、副总田长1名,田长12名;村级总田长26名,田长108名,另有网格员244名和镇机关包村干部26名,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监管格局,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
建立井长制。针对农综开发区域机电井维护不到位的问题,镇政府组织对全镇3.2万亩高标准良田建设项目运行情况开展“回头看”,排查配套机井800余眼(套),整改提升500余眼(套),投资31.1万元,新打并配套8个行政村机井25眼(套),同时建立完善“一长两员”制度,每眼机电井设立井长1名、管护员若干名、维修员2-4名,井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管护员由村干部兼任或公益岗予以安排,镇政府负责农田水利设施维修,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农综开发机电井后期维护不到位问题。
实行塘长制。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本行政村坑塘的塘长,所在自然村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或网格员任管护员,定期对坑塘开展巡查检查,对破损的栅栏、安全警示标志等及时进行维修,做好坑塘周边美化树木管护,四周无垃圾,无污染,确保改造后的坑塘成为美丽乡村的亮点工作。
券桥镇镇长冯霞说:“有了这些公示牌,关键是要把管护责任落实到位,我们通过周检查、月通报的方式,推动管护责任落细落实见效,同时建立群众投诉制度,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人员群众可以投诉到镇纪委,使这些小牌牌真正发挥大作用。”
2021年以来,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方城县券桥镇完善河长制,建立田长制、井长制、塘长制,对“管什么,怎么管;谁来管,如何管”等内容明确管护责任,划重点、定任务,让乡村管护有了行动指南,推动管护机制常态长效。
完善河长制。该镇规定镇级河长每月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不少于1次,坚持边巡河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对村级难以解决的问题,坚持镇级河长与村级河长进行联巡,进一步核实问题的类型、位置、成因,形成统一问题清单,召开镇级河长联席办公会议集中分析研究解决办法。对全镇难以解决的河道问题,尤其是对于问题积存时间较长、涉及的地理位置及情况复杂、后续治理难度大等重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向县级河长汇报并上报县河长办,主动配合县级河长巡河,邀请相关专家现场指导、协调,分析问题,溯源查根,确保找准问题,顺利有效推进治理。
推行田长制。在市一级、县二级网格下,设镇三级网和村四级网格,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度,坚持“田有人管”“田有人种”“田有增产”,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蹚出一条耕地保护利用行之有效的新路,该镇共设“田长”148名,其中镇级总田长1名、副总田长1名,田长12名;村级总田长26名,田长108名,另有网格员244名和镇机关包村干部26名,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监管格局,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
建立井长制。针对农综开发区域机电井维护不到位的问题,镇政府组织对全镇3.2万亩高标准良田建设项目运行情况开展“回头看”,排查配套机井800余眼(套),整改提升500余眼(套),投资31.1万元,新打并配套8个行政村机井25眼(套),同时建立完善“一长两员”制度,每眼机电井设立井长1名、管护员若干名、维修员2-4名,井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管护员由村干部兼任或公益岗予以安排,镇政府负责农田水利设施维修,通过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农综开发机电井后期维护不到位问题。
实行塘长制。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本行政村坑塘的塘长,所在自然村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或网格员任管护员,定期对坑塘开展巡查检查,对破损的栅栏、安全警示标志等及时进行维修,做好坑塘周边美化树木管护,四周无垃圾,无污染,确保改造后的坑塘成为美丽乡村的亮点工作。
券桥镇镇长冯霞说:“有了这些公示牌,关键是要把管护责任落实到位,我们通过周检查、月通报的方式,推动管护责任落细落实见效,同时建立群众投诉制度,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人员群众可以投诉到镇纪委,使这些小牌牌真正发挥大作用。”
(责任编辑:程海舟)
(投稿邮箱:1393773059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