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聚力发挥组织优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10-25 08:52:32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王炳中)今年以来,方城县券桥镇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选干部、建队伍、强组织、聚人才,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
围绕乡村振兴“大熔炉” 锻造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围绕镇党委和村“两委”换届,建强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一批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敢于担当、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在换届中脱颖而出,镇党委9名委员全部是在基层历练、熟悉“三农”工作、经过脱贫攻坚实践检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突出提升本领素能,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机关干部“学习强国”平台、河南网络干部学院等学习;以镇党校为阵地,围绕乡村振兴主题,举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培训班等班次,实施乡村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打造能征善战的过硬队伍。坚持尽锐出战,推行领导班子成员挂线、包区、联系村和担任攻坚组组长以及机关干部全员机关定岗、包村、担任帮扶人制度,推动机关全部干部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建功立业,实施镇副乡科级领导后备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培育计划充实后备力量,让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
围绕乡村振兴“大事业” 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把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坚持“四有四带”支部书记标准,按照“六先六再”工作思路,严把“九不能”“九不宜”负面清单,落实“四项承诺”,严格党规法纪和程序要求,实现了村“两委”班子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和支书、主任“一肩挑”的目标,一大批有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能带好班子,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对路子,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动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正风气的党员走上支部书记岗位。对村支书实行“选育管用调”全链条、全过程县级备案管理,组织参加全县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四个一”和支部书记“大比武”活动,建立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和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责任清单。总结3大类8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实现路径,14个村通过光伏扶贫、15个村通过村企联姻、河沿等村通过扶贫就业车间等,村集体每年获得数万元收入,夯实了为民服务基础。
围绕乡村振兴“大舞台” 集聚创新有为的人才力量。积极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集聚,盘活智力资源,“本土回流一批”“对外引进一批”“全面提升一批”“组织选派一批”,推动形成振兴乡村的强大工作合力。通过“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埠口村徐涛等一大批人才通过回创建成投运了弘威科技等企业,带动就业200余人。“走出去”深入挖掘人才资源,先后有5名小辣椒、温室蔬菜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经销人才到券桥开展合作。实施本土人才培育工程,聚焦农民实用技能,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平台等资源载体,对党员致富带头人、乡土贤才等进行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形成“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联动效应。用好管好“组织选派一批”的驻村第一书记队伍,严格执行“五天四夜”驻村工作制度,完善第一书记政绩档案;持续实施驻村工作项目化管理,推动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进行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实施项目108个,确保选派一名第一书记、带来一批项目、振兴一项产业、改善一村环境、造福一方百姓。
围绕乡村振兴“大熔炉” 锻造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围绕镇党委和村“两委”换届,建强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一批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敢于担当、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在换届中脱颖而出,镇党委9名委员全部是在基层历练、熟悉“三农”工作、经过脱贫攻坚实践检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突出提升本领素能,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坚持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机关干部“学习强国”平台、河南网络干部学院等学习;以镇党校为阵地,围绕乡村振兴主题,举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培训班等班次,实施乡村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打造能征善战的过硬队伍。坚持尽锐出战,推行领导班子成员挂线、包区、联系村和担任攻坚组组长以及机关干部全员机关定岗、包村、担任帮扶人制度,推动机关全部干部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建功立业,实施镇副乡科级领导后备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培育计划充实后备力量,让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
围绕乡村振兴“大事业” 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把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坚持“四有四带”支部书记标准,按照“六先六再”工作思路,严把“九不能”“九不宜”负面清单,落实“四项承诺”,严格党规法纪和程序要求,实现了村“两委”班子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和支书、主任“一肩挑”的目标,一大批有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能带好班子,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对路子,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动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正风气的党员走上支部书记岗位。对村支书实行“选育管用调”全链条、全过程县级备案管理,组织参加全县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开展农村基层党建“四个一”和支部书记“大比武”活动,建立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和村级班子主要负责人责任清单。总结3大类8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实现路径,14个村通过光伏扶贫、15个村通过村企联姻、河沿等村通过扶贫就业车间等,村集体每年获得数万元收入,夯实了为民服务基础。
围绕乡村振兴“大舞台” 集聚创新有为的人才力量。积极组织和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集聚,盘活智力资源,“本土回流一批”“对外引进一批”“全面提升一批”“组织选派一批”,推动形成振兴乡村的强大工作合力。通过“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埠口村徐涛等一大批人才通过回创建成投运了弘威科技等企业,带动就业200余人。“走出去”深入挖掘人才资源,先后有5名小辣椒、温室蔬菜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经销人才到券桥开展合作。实施本土人才培育工程,聚焦农民实用技能,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平台等资源载体,对党员致富带头人、乡土贤才等进行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形成“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联动效应。用好管好“组织选派一批”的驻村第一书记队伍,严格执行“五天四夜”驻村工作制度,完善第一书记政绩档案;持续实施驻村工作项目化管理,推动派出单位与第一书记进行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实施项目108个,确保选派一名第一书记、带来一批项目、振兴一项产业、改善一村环境、造福一方百姓。
(责任编辑:程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