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五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发布时间:2021-10-13 08:15:34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舟 通讯员 王炳中)近年来,方城县券桥镇坚持党建引领,逐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走出一条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全民共治共建共享的乡村善治之路,让乡村更文明、百姓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政治”领路加快构建乡村治理格局。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实现了26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目标,并实现村党支部委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推行无职党员编员进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一编三定”制度,推动无职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当先锋、走在前、唱主角、展作为。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自治”主体持续激发乡村治理动力。坚持以自治增活力,充分发挥村民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功能。通过村“两委”换届,推选村民小组长221名,村民代表近780名。扎实开展村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建设工作,选优配强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办事公道、有敬业精神和协作精神的村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人员,26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分设治安保卫、人民调解等五个下属委员会和红白理事会,吸纳党员干部群众468名。以落实县委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四个一”工作机制为抓手,深化拓展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务公开、“一提二审三通过”等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推动乡村善治。
“法治”护航扎实筑牢乡村治理基石。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乡镇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执法。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村“两委”换届和法律法规完善村规民约,巩固“七五”普法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建立健全镇信访接待处理中心和村级接处访机制,创建“五零”平安村32个。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成效明显,袁庄村被省减灾委、省安委会授予“河南省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
“德治”教化大力汇聚乡村治理能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实施乡风文明培育实践行动,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结合文明创建、疫情防控、殡葬改革等,稳步推进移风易俗。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公民、好邻居等评选表彰活动。加强文化引领,建成投运各村文化广场,完善农家书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完善保障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黄打非”活动。
“智治”支撑不断强化乡村治理引擎。“雪亮工程”安装监控摄像头275个,每个行政村至少安装5个监控探头,包含1个360度旋转的高清摄像头,实现道路交叉口无死角,主要道路关键节点无盲区,人员密集区域无遗漏,治安复杂场所出入口全覆盖。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组建大、中、小网格微信群,实现党员干部群众“线上”互动。开展技能培训,采用理论知识培训与现场指导服务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2021年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其中举办农民工技能培训班6期,培训360人,其中月嫂培训班240人,护理培训班120人。
“政治”领路加快构建乡村治理格局。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实现了26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目标,并实现村党支部委员和村民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推行无职党员编员进组、定岗位、定责任、定奖惩“一编三定”制度,推动无职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当先锋、走在前、唱主角、展作为。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自治”主体持续激发乡村治理动力。坚持以自治增活力,充分发挥村民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功能。通过村“两委”换届,推选村民小组长221名,村民代表近780名。扎实开展村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建设工作,选优配强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办事公道、有敬业精神和协作精神的村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人员,26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分设治安保卫、人民调解等五个下属委员会和红白理事会,吸纳党员干部群众468名。以落实县委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四个一”工作机制为抓手,深化拓展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务公开、“一提二审三通过”等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推动乡村善治。
“法治”护航扎实筑牢乡村治理基石。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加强乡镇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按照法定职责和权限执法。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村“两委”换届和法律法规完善村规民约,巩固“七五”普法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建立健全镇信访接待处理中心和村级接处访机制,创建“五零”平安村32个。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成效明显,袁庄村被省减灾委、省安委会授予“河南省综合减灾(安全)示范社区”。
“德治”教化大力汇聚乡村治理能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实施乡风文明培育实践行动,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结合文明创建、疫情防控、殡葬改革等,稳步推进移风易俗。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好公民、好邻居等评选表彰活动。加强文化引领,建成投运各村文化广场,完善农家书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完善保障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黄打非”活动。
“智治”支撑不断强化乡村治理引擎。“雪亮工程”安装监控摄像头275个,每个行政村至少安装5个监控探头,包含1个360度旋转的高清摄像头,实现道路交叉口无死角,主要道路关键节点无盲区,人员密集区域无遗漏,治安复杂场所出入口全覆盖。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组建大、中、小网格微信群,实现党员干部群众“线上”互动。开展技能培训,采用理论知识培训与现场指导服务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2021年累计培训5000余人次;其中举办农民工技能培训班6期,培训360人,其中月嫂培训班240人,护理培训班120人。
(责任编辑:程海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