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双业攻坚”如火如荼

发布时间:2018-06-29 15:35:22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孙喜增 杜福建 陈康)收割艾草、虾稻共作、整理茶园、侍弄香菇、就业培训……盛夏时节,走马桐柏,尽管酷暑难当,但淮源大地上“两业”发展如火如荼,到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6月27日,桐柏县月河镇玉皇龙虾养殖合作社虾稻共作基地内,贫困户杨柳从水田中捞出一个个沉甸甸的捕虾篓,笑得合不拢嘴:“这一茬虾能卖两万块,这个月插上秧再放批虾苗,8月又能捞一茬虾,加上卖稻米,今年咋说都能挣个五六万块。”老杨告诉记者,有了这个致富好项目,他现在浑身都是干劲儿,今年就能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如今,在桐柏县,像老杨一样依靠“虾稻共作”实现稳定脱贫的就有600余户。稻田养虾产业的蓬勃发展,只是桐柏县吹响“两业”攻坚号角,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
       “产业、就业(以下简称‘两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铁抓手’,也是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之策。在‘两业’攻坚中,我们创新提出了‘八个全覆盖’的目标,因地制宜发展茶、艾、菌、虾、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养殖业,积极引导发展乡村旅游业,壮大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开发就业公益性岗位等多种形式,采取分层次就业模式,实施就业扶贫全覆盖,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积累能力,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真正把贫困群众嵌入产业增值链条持续收益,使贫困群众稳定就业、持续脱贫,实现由注重脱贫速度向注重提升脱贫质量转变。”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告诉记者。
       一时脱贫容易,持续增收困难。如何让贫困群众在脱贫之后,真正走上富裕的金光大道,成为建设小康的生力军?这是桐柏县委、县政府一直持续在做的一篇大文章。深入探索“两业”脱贫新模式,强化扶贫保障措施,以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下大气力发展茶叶、艾叶、食用菌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拓宽其增收致富渠道,激活了脱贫攻坚“一江春水”。
       培育特色种植基地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6月27日,桐柏县平氏镇景园农业种植基地骄阳高照,生机勃发,一碧万顷的菜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在这儿打工的杨庄村村民刘合印正挥汗如雨,忙着清洗供港蔬菜。由于他妻子有病,导致因病致贫,自己还得照顾病号无法正常打工。“景园”建成后,他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一个月下来能挣一两千元,又能入股分红,真是帮扶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刘合印兴高采烈地告诉记者。
       一个基地一片天,群众就业乐颠颠!这几年,桐柏利用资源和环境优势,着力打造特色种植业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特色种植产业基地18个,择优重点打造10个以上,其中花卉苗木基地4个、食用菌基地2个、蔬菜基地6个、中药材基地2个、林果基地2个,带动6000余人通过特色产业实现扶贫增收。该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全县分3批重点建设30个精准扶贫种植业基地,优先安排使用小额信贷、到户增收等项目资金。2017年重点扶持10个特色种植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基地内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升扶贫带动能力。另外,还积极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支持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或者个人以资金、土地、技术、劳力等形式入股参加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收益按股份分红。支持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成立茶、艾、菌等特色产业县级合作联合社或协会,为经营实体和产业发展搭建平台。鼓励新型主体注册商标培育自主品牌,实施品牌带动。全县已有30余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了有机产品认证,茶叶、蔬菜、水果、花生、香菇等10大类58种产品获得了47个有机产品认证(转换)证书,认证基地面积达4万余亩,实现了发展、扶贫“双赢”目标。
       新兴产业生机勃发 传统产业长成支柱
       “全国艾草看宛艾,宛艾最好数桐柏。”毛集镇熊寨村贫困户殷哲华,说起艾草头头是道。殷哲华不仅种植艾草,还利用闲暇时间到艾草加工厂打工,可以说是正发着“艾”财建小康。
       艾草作为一个产业异军突起,是实施精准扶贫以来的新鲜事儿。“我种了4亩地艾草,每亩能收入2000多元。在就业基地包装艾柱,每月也能挣两三千元,俺已经很满足了。”殷哲华说,丈夫早就不在了,家里有两个孩子,前几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去建筑工地干重活是经常的事。自从家门口建起了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殷哲华就不再去建筑工地干活了,加工艾条、包装成箱,活儿轻松了不少,一个月下来并不少挣。
       眼下,在桐柏县,像殷哲华一样,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新兴特色产业就业基地找到了致富门路。2017年,全县新发展艾草36000余亩,6900余户从事艾草产业,其中贫困户种植艾草13000余亩,惠及3600余户。
       与殷哲华不同,程湾镇栗子园村的贫困户余保卫正与“茶”为伴助脱贫。 2017年9月份,余保卫被识别为因病、因学致贫的贫困户。一系列的精准扶贫政策,让余保卫看到了新希望。身体功能慢慢恢复后,他被推荐到离家不远的丹峰山茶叶基地上班,一个月工资4000多元。“我感觉挺好的,在家门口就能挣这么多,还不耽误家务事。”余保卫说,两个孩子都有教育补贴,再加上政府的贴息贷款分红,今年脱贫很有希望。
       茶产业是桐柏县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产业基础好,种植技术成熟,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均有保障。近年来,桐柏县委、县政府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茶叶局,整合涉农资金2300余万元用于扶持茶产业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千亩以上茶产业扶贫示范基地2处,百亩以上茶产业扶贫基地8处,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9.2万亩。去年全县新建成良种茶园1.1万亩。1200余户贫困户依托到户增收资金种植茶叶4000亩,带动了全县14个乡镇、874户贫困户参与茶产业发展。
       食用菌是桐柏的传统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2017年以来,该县以朱庄、回龙、程湾、平氏、安棚等乡镇为中心,打造以香菇种植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基地8个,种植规模达到2000万袋,年产值2亿元以上,已建成年出口创汇1000万元以上的香菇加工厂1个、菌种厂1个,全县从事香菇经营的农户达到3000户以上,其中贫困户1100户。“我们朱庄镇老关山香菇基地以分散种植、托管种植、租赁种植3种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依托到户增收项目,已带动227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谈到食用菌对当地脱贫的带动作用,该镇香菇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吕明军十分自豪。
       “就业基地”建在门口 种地家务轻松兼顾
       盛夏时节,走访桐柏县城乡,一座座统一模式的厂房仿佛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它们坐落在村子边、道路旁,犹如颗颗珍珠,镶嵌在桐柏山间,给贫困人们带来了致富的曙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精准扶贫就业基地。
       走进淮源镇淮源村的扶贫就业基地——桐柏县淮源国生艾制品有限公司,数十名周边村庄的贫困群众正在这里忙碌着。今年50多岁的魏姓村民,主要工作是制作艾条,每天制作1000多根,能为她带来50块钱的收入。她告诉记者,以前天天在家闲着,一分钱也挣不到。在这里干活儿,接送孩子上学方便,中午厂里还管饭,她和其他的姊妹们已经很知足了。
       就业基地建在家门口是桐柏就业扶贫的一大创举。该县因地制宜,广泛建立精准扶贫就业基地,以扶贫就业基地带动加工产业发展,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县政府按以奖代补形式投资,就业基地产权归乡镇政府所有,受益权归村集体,主要用于贫困户增收脱贫。目前,全县已建成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数十个,集中发展服装加工、中药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吸纳千余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这种县投资建厂、资产归乡镇所有、村集体收益管理、企业租用厂房、带动贫困群众就业脱贫致富的基地投资收益方式,得以在全市推广,被誉为“桐柏模式”。
       6月27日,在固县镇柳江牧业高大的白色厂房内,一排排鸡舍连接着自动传送饲料、鸡蛋、鸡粪的设备,正在吃食的白羽鸡警惕地抬头看向“访客”,场面煞是壮观。联系该企业的固县镇人大主席崔佳瑛介绍说,柳江牧业项目可通过小额贷款带动千余户贫困户每年实现分红3000元,建成后还可提供600个就业岗位,同时还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在此务工的贫困村民张根留告诉记者,她因家中失火造成生活困难,在这里上班后,一个月可拿到近2000元工资,再加上其他补助,极大地改善了家庭生活。
       畜牧养殖业是传统农业,有利于贫困户就业增收。桐柏县以规模化、标准化为方向,不断壮大畜牧养殖产业,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增添了新动力。        他们立足脱贫带贫需求和主导产业发展,先后引进了恒阳牛业、柳江牧业等一批市场前景好、带贫能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入驻桐柏,推动畜禽养殖和加工产业发展。全国知名蛋鸡养殖企业柳江牧业已建设年产40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带动全县畜牧产业发展。同时,培育养殖大户10个,规范改造标准化养殖场3个。2017年,实现牧业产值10.3亿元,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
       “志智双扶”激发活力 彻底甩掉贫穷帽子
       6月15日,桐柏县王宽店村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来自全村及周边村组的130余户贫困户在此参加了茶叶、香菇实用技术培训班。通过学习,参加培训的农民深切地感受到了实用技术、经营生产管理新理念的重要性。贫困户王军强今年种植了6000袋香菇,听完培训后激动地告诉记者:“这次培训的技术知识很实用,有了这些新技术帮助,今年我家一定能增加收入,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今年以来,桐柏县加大力度推进就业扶贫,整合全县的培训、公益岗位等各类资源,着力构建“两平台一对接促就业”的工作推进体制机制。建好劳动力供应及需求“两个平台”,密集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定人跟踪开展精准就业帮扶,抓好劳务输出。抓好“订单式”实用技能培训。根据乡、村、贫困户的实际需求,由乡镇、产业集聚区列出培训清单,县直培训单位上门搞好培训,变县直部门主导为乡镇、产业集聚区主导,增强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该县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这一部分贫困群众的自我脱贫、稳定脱贫。组织“百企帮百村”实施帮扶。至目前,该县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开展服务2600人次,对6425名贫困劳动力分类落实就业政策。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50期,培训人员2680人,1610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开发乡村卫生保洁、道路养护等就业岗位2072个,全部安置贫困劳动力。借助就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安排4735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该县结合实际,不断拓展“志智双扶”内容,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把帮扶措施与参与劳动结合起来,号召社会力量捐款捐物,建立“公益超市”、“爱心超市”等,贫困群众以劳动换取积分,凭积分卡在“公益超市”、“爱心超市”里免费领取生活用品,激发贫困群众从“要我劳动”到“我要劳动”的内生动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达到彻底脱贫、持久脱贫目的。该县还积极开展科技培训,编印茶叶、林果、花生、蔬菜、中药材等技术手册,免费发放给群众。结合“雨露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对扶贫对象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产业发展实践技能,改“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扶贫扶到根子上,扶贫做到“扶稳、扶远”。组建专家团对全县特色产业发展进行指导,实行全县农技人员包村服务制度,在关键节点进行重点指导。推广农作物优质高产品种30余个,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20余项,推广面积30余万亩,助力贫困户依靠技术脱贫。
       党建助力脱贫攻坚 创新举措源泉涌流
       推进“双业”扶贫攻坚,必须强化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桐柏县深入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活动,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党员先锋工程、“一创五争”及基层组织保障等工程,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利用村级“两委”换届时机,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在今年的农产品销售中,桐柏淮兴木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金达电商平台,累计销售木瓜产品150万公斤,销售额达300多万元;固县镇大石坡红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开摘头两天就销售沙红桃1万公斤,销售收入3万多元。”6月27日,谈及电商对脱贫的带动作用,桐柏县商务局电子商务负责人安茜信心十足。
       为保障该县的特色农产品销路通畅,避免出现富在深山人未识的现象,桐柏县创新手段,在农业领域强力推进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目前,该县已重点引进阿里巴巴、苏宁、京东三大电商企业进驻。独立开发了“桐柏云商”平台,已入驻10余家本地知名企业,上线了包括艾制品、中草药、茶叶、豆制品等15大类的1245个桐柏特色产品。创建了桐柏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成镇、村级电商服务站223个,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菜鸟网络已在18个乡镇(园区)畅通运营。全县农业企业及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中超过半数成为电商主体,2017年全县电商交易额达26.7亿元,实现增速51.7%,电商企业总数达到3千余家,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从业人员达3.2万余人,有效解决了“卖难”、“买难”问题,为推进“互联网+特色农业”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双业”发展,金融先行。桐柏县建立完善了“政银保”合作贷款补偿机制,发放农商行光伏扶贫贷款2766万元,争取省国开行扶贫贷款3.6亿元。同时,授信A级建档立卡贫困户10148户,已为3376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478万元。县政府还统筹资金与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收益全部用于对贫困户进行扶持,贫困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与此同时,该县还大力发展旅游扶贫,以淮源景区、龙潭河景区、祖师顶景区、红叶景区、石步河景区为依托,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旅游服务业,目前已开办农家乐饭店53家。吴城镇王湾村等23个贫困村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城郊乡尚楼村等6个村被命名为2017年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首战首胜开局好,再战再胜激情足。”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充满信心地说,“双业”扶贫刚刚迈出坚实的一步,犹如一轴巨幅长卷徐徐展开,更美的风景还在后面!
 
(责任编辑: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