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召县产业倍增工程释放“裂变”效应
发布时间:2018-05-14 16:49:01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5月12日,在南召县四棵树乡黄土嘴村艾草种植基地,一望无垠的艾草一尺多高,叶肥枝壮,郁郁葱葱,贫困户张清珍带领着本村10多个乡邻在田间忙碌收割。丰收在望的喜悦充盈在张清珍心头。半晌间,四棵树乡乡长毛明阳来到地头找到她,给她家送来产业扶持奖励资金2.4万元。捧着一沓子现金,张清珍喜极而泣。
“我家种植80亩艾草,去年底购买14吨艾根,每吨4000元,雇佣村里富余劳动力帮忙全部栽植到田地。这多亏了县里出台的优惠政策,种植一亩艾草奖励300元,共计奖补2.4万元,产业扶持让俺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增加了致富的动力,拔穷根、摘穷帽算是有出路啦。要不,俺这一家子真是愁煞人!”张清珍动情地对记者说。
张清珍家是南召县四棵树乡黄土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翟传光患阻塞性肺心病,丧失劳动能力,常年寻医问药,依靠制氧机、呼吸机吸氧维持生命,张清珍也患有长期慢性病,家里每年为治病花销10多万元。重病缠身,债台高筑,夫妻俩还要节衣缩食供给两个女儿求学,大女儿在南阳市读幼师,小女儿在乡里中学读书,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难以维系孩子上学,因病因学致贫,成为压在她心头的两座“大山”。
张清珍感慨地说,从前不敢自己干,一没本钱二怕风险,自从获得产业扶持后,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脱贫的愿望越来越强。虽然自己是贫困户,但是积极发挥带动帮扶作用,雇佣村里10名贫困劳动力从事田间管理,按天记工付给劳动报酬。
张清珍的底气,来源于该县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激励措施惠及带贫能力强的涉农企业和自主发展产业动力强的贫困群众。对有产业发展愿望、产业发展能力,但缺乏资金的贫困户,南召县采取直接帮扶、以奖代补和资金扶持的办法,支持其直接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对有产业发展愿望、但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委托帮扶、股份合作、入股分红的模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和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合作开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良好市场前景的特色产业。让参与产业扶贫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务工就业得薪金、股份分红得股金、保底收益得佣金。
南召县委书记刘永国认为,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紧紧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只有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才能带动贫困群众发家致富,“输血”变为“造血”,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从而彻底拔掉穷根。为实施产业扶贫带动,该县开展企业家、经济强人、优势农户、科技能人、成功人士“五抓带动”活动,发挥企业家、经济强人、优势农户、科技能人、成功人士在资源、技术、经验、市场、人脉等方面的头雁引领作用,以关键少数辐射带动重要多数,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形成集聚裂变效应。
结合山区实际,南召县在产业扶贫上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县里集中财力、人力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华扬龙生集团),建立苗木花卉、中药材(艾草)、畜牧、食用菌、光伏、乡村旅游、柞蚕等十大特色产业,培育100个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1000个特色农户,带动10000户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南召台湾华扬龙生科技产业园投资17.8亿元研发生产植物酵素,每年消耗黄姜、梨、苹果、西瓜、猕猴桃、冬瓜、南瓜等果蔬50余万吨,年产5万吨酵素原液,建设“世界第一酵素工厂”。该县利用酵素产业消耗大量农作物的特点,鼓励企业扩大辐射带动范围,间接或直接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河南联源生物有限公司建立伏牛山石斛、白芨、黄精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公司与贫困家庭签订产业扶贫带动协议,采取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回收药材的方式大面积推广种植名贵中药材,动员吸纳7个乡镇、652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571亩,前3年保底支付贫困户1.2万元劳动报酬,中药材种植成熟后按照市场行情或最低保护价收购药材,公司与农户按照5:5比例分成,贫困户每亩最低纯收益4万元。
南召县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创新产业带贫模式,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让贫困群众有业可从、有企可带、有股可入、有利可获。南召县锦天园林创建的玉兰生态观光园,吸纳周边300余口贫困群众从事生产经营、园林绿化、餐饮服务、卫生保洁工作,年人均收入2.5万元。南召县盛世软籽石榴公司集石榴种植、加工、苗木繁育、果实采摘、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公司为所在的四棵树乡黄土嘴村提供150--200个就业岗位,目前在基地常年务工的有30多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10000元。南阳市雅民农牧有限公司规模化养殖优质肉牛,年存栏1500头肉牛,采取入股分红、代养寄养、务工就业等模式,帮扶太山庙乡4个村159户贫困户收益。
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裂变式”效应,最大限度释放出“几何倍增”效果。南召县通过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培育壮大十大特色产业基地,扩大膨胀产业发展格局,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转移就业,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3+N”个带贫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3个以上增收项目,实现致富项目多重叠加,从而确保10000名贫困群众顺利实现稳定脱贫。(孙喜增 廖涛 杜丰)
(责任编辑 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