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教桐柏绿如海----记省林业厅下派干部王一品

发布时间:2018-04-18 19:04:35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向贫困户了解珍珠花的采摘及收成情况
  4月15日,星期日。一大早,她麻利地处理点家务事,便匆匆赶到了桐柏。她离开家的时候,10岁的儿子王鸿毅小声嘟囔了一句:“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王一品望了一眼儿子,安慰几句,想说更多的话,却欲言又止。泪水已在眼眶里打转。轻吻一下儿子,挥挥手告别,目光中流露出一份平静,一种坚毅。
  近两年来,“相见亦难别亦难”的一幕,时常在这个家上演着,王一品似乎已经习惯。
  不是不爱家,是因为有更多更大的牵挂!远方,那连绵的青山,以及“亲人”们期盼的眼神,时刻浮现在眼前,常常让她于不觉间忘却自我,疏忽“小家”,拥抱“大家”。
  一到桐柏,王一品便一头扎进深山。走走,看看,这片珍珠花,那方泡桐林;这个香菇棚,那处药材地......多美的地方,多好的产业!这里的一切,都在她的巡视中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不,在她和“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落户桐柏。这一项目将分为三期实施,建设总规模55万亩,其中新造林15万亩,中幼林抚育25万亩,低质林改培15万亩,拟申请国开行贷款38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惠及“一城”(桐柏省级森林城市)、“两区”(淮河源头水源涵养区、汉江流域生态保育区)、“三路”(沪陕、焦桐高速生态廊道,312国道绿色通道)。到那时,“有山皆绿、有路皆绿、有城皆绿、有村皆绿”的森林桐柏又将是一幅何等美丽的画卷!
  这就是王一品----河南省林业厅下派至桐柏县的一名普通干部。她把自己摆进青山之中,她把脚印印在淮河源头。痴心为民早已成为她的一种“习惯”。在她和她的“战友们”共同努力下,桐柏的山更绿,林更茂,水更清,天更蓝,生态桐柏、大美淮源逐渐成为一种品牌、一种优势、一种向往!
  “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也能挑重担!”
  今年刚步入不惑之年的王一品,在职研究生学历,参加工作22年,其中在省林业厅就有16个年头。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王一品勤勉敬业,先后在6个岗位历练过,以其公道正派、勇于担当的“女汉子”形象和作风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2016年5月,省林业厅决定派驻一名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派谁下去?谁最合适?当厅里领导试着找到王一品谈话时,没想到她竟一口答应。“女同志家庭事务多,你觉得能行吗?”“没事!常言道,‘谁说女子不如难’,女子也能挑重担,请领导放心吧,我一定会尽心尽力,不辱使命的!”
  就这样,王一品毅然决然离开省城,到桐柏老区挂职锻炼了。
  王一品说,她到桐柏来,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要圆一个梦。很小的时候,她就知道桐柏革命老区,这里的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受各种自然条件的制约,桐柏目前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干部,她觉得自己有义务、有责任来与桐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顽强奋斗,让这儿绿起来、富起来、美起来,使之真正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让老区革命先烈含笑于九泉之下,这就是她的心愿!

深入香菇种植基地调研指导
  经过组织上的研究,王一品被任命为桐柏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履职伊始,因对基层情况不熟悉,对县域短板弱项不够了解,她一直在思考该从哪里展开工作。“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时常在耳畔回响。为此,她决定“三多一切入”,踢开“头三脚”。“三多一切入”即多层次访谈、多渠道了解、多方面把握,选准切入点。她分别听取县乡干部的情况介绍,进村入户与百姓拉家常,到贫困群众家庭走访,寻找帮助桐柏发展的突破口。终于,她从农户的“后院”和“角落”里发现了各类问题,对老区的脱贫攻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林业项目扶持桐柏发展这一课题,她跑遍了全县18个乡镇(园区)200余村组,倾听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调研中她感到,桐柏县在林果、茶叶、艾草、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只要依托地理优势,再借助林业方面的项目资金支持,坚持“远种茶、近种艾”长短结合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不断壮大茶、艾、菌三大特色产业,桐柏山区农民的脱贫增收问题就将迎刃而解。胸有成竹气自华!经过认真调研,她写出了详细的调研报告,向省林厅党组作了汇报。省厅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厅长亲自到桐柏深入调研,就帮扶工作做出规划、安排部署。针对县里提出的一些实际问题,省厅决定在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科技兴林项目、封山育林生态补偿、生态护林员重点支持、淮河源生态监测中心建设等八个重要方面给予桐柏大力支持,从而开创了林业助力老区发展的崭新局面。
  “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样子”
  “思想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从申报和建设国家储备林项目开始,王一品就把这份工作当成一场硬仗来打。她认为,年轻干部就应当在重大项目建设中锻炼成长,只有多吃苦,才能更觉甜!
  的确,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维护木材安全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具体实践。对桐柏而言,储备林基地建设是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的良好途径,对桐柏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意义重大。项目建设期间,可安排当地贫困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在工程建设期,每年可以安置3000多个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经营期每年可以安置1000 个贫困劳动力管林护林增收。同时,通过储备林建设,上下游产业链更能吸纳大量劳动力,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大大加快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储备林基地建设还是转变乡村发展方式、发展现代林业的战略选择,是释放林改潜力、增加农民收入走向生活富裕、减少林木破坏的必然选择。正是由于这一项目关乎桐柏的现实和未来,王一品一直紧抓不放。而该项目的申报、推进实施却是一个艰辛而曲折的过程。2017年,围绕项目争取申报,王一品累计参加各类洽谈会、座谈会等20多场,通过积极与省林业厅、国家开发银行及南阳市林业局沟通,桐柏县的国储林项目终于落地,成为南阳市的第一单。在王一品穿针引线下,项目推进速度走在了全省前列。省、市林业部门对桐柏县国储林项目非常重视,多次调研指导工作,并在国储林项目协调、规划、评审、实施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2017年5月份,省林业厅对《桐柏县国储林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专家评审批复。7月,桐柏县完成了3P项目咨询公司招标工作,评审通过两报告一方案。紧接着,桐柏县国储林项目对社会资本方挂网公开招标, 2018年1月12日,确定了社会资本方,目前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力争尽快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4.12亿元,惠及12个乡镇32个行政村。2017年以来,桐柏以实施国储林项目为重点,把林业生态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绿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建设宜居家园等有机结合,厚植生态优势,持续打造林业生态强县,全县呈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农民增收、生态经济协调共进的可喜局面。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找准了助力桐柏发展突破口的王一品一发而不可收。她常说:“我是驻县干部,按照‘干部当代表、单位作后盾’的总体要求,省林业厅就是我的‘娘家’,而桐柏则是我的‘婆家’,我要尽己之力,把‘娘家’的资源优势发挥好,为‘婆家’的发展多做一些贡献!”两年来,她不遗余力地奔走于郑州和桐柏之间,积极为桐柏县林业扶贫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共为桐柏争取省级财政、中央财政、基建与外资贷款以及生态开发补偿资金1.656亿元。友人见她身体日渐消瘦,便劝她注意休息。王一品说,“为伊消得人憔悴,不达目标誓不休!”
  忧百姓之所急,干百姓之所盼。2016年,在调查走访中,王一品了解到,桐柏县有超过1/3的贫困户因子女上学、赡养老人无法外出打工,具有强烈的就近就业愿望。如何让这些贫困人员既不耽误接送子女上学,又能赡养老人,同时还能在家门口挣钱?桐柏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结合桐柏山区实际,围绕打通精准脱贫“最后一公里”、让包括留守妇女在内的弱势贫困人群迅速脱贫这一目标,创新产业扶贫思路,在全县范围内推进精准扶贫就业基地、产业基地建设。这些就业、产业基地,以贫困人员就业为目标,在老百姓家门口修建厂房或建设特色种植业基地,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经济,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共同实现脱贫致富。按照县里分工,王一品负责协助有关领导搞好就业基地、产业基地建设。这项工作的创新性、挑战性很强。那段时间,时间紧、任务重,王一品经常在双休日工作,白天黑夜连轴转,召开“碰头会”、 “研判会”并作出规划、推进落实。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靠前指挥,一线作战,雷厉风行,不讲情面。最终,提前高质量地完成了产业基地建设任务,并创新提出“公司+基地+金融+扶贫”的产业扶贫模式,受到了南阳市委肯定。她协助、参与实施的“双百双十”精准扶贫工程结出硕果,共在15个有贫困村的乡镇新建、改扩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46个,集中发展服装加工、中药材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吸纳1200余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周边3000余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这种县投资建厂、资产归乡镇所有、村集体收益管理、企业租用厂房、带动贫困群众就业脱贫致富的基地投资收益方式,被南阳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推广,省政协领导来桐柏调研时,总结为“桐柏模式”、“桐柏速度”、“桐柏经验”、“桐柏精神”。
  一仗接着一仗打,对口扶贫抓得实。为保障精准扶贫到户到人,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两年来,王一品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林业管护补助费780万,在桐柏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护林员1560人,促进了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稳定脱贫,深受当地政府和广大贫困群众的赞誉。2017年,王一品进一步加大了林业护林员资金的争取力度,结合“生态护林员脱贫项目”,争取到重点生态功能区专项资金8700万元,实现了贫困户一人护林、全家脱贫。争取省林业厅资金600万元,新建淮河源头省级森林生态定位观测站一个,填补了桐柏生态监测领域的空白。同时,为助力所分包的新集乡脱贫攻坚,王一品成功申报了国开行项目,为该乡王楼村整村推进争取资金590万元、香菇基地项目资金100万元、珍珠花基地项目100万元、磨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40万元。
  立足岗位勇创新,开拓进取争先进。王一品是那种干一行、爱一行、出彩一行的人。她常说,“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出样子!”结合分管的林业工作,她创造性地修订出台了《桐柏县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及奖惩办法》、《桐柏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牵头制定了《桐柏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桐柏县2017年度造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等,助推加快了桐柏县生态建设步伐。2016年,在全市林业造林观摩评比中,桐柏县连续实现全市林业工作评比名列前茅,桐柏县森林防火工作实现了连续两年卫星检测零火点的好成绩。王一品还广泛听取基层群众合理化意见建议,牵头新建千亩以上五角枫、茶叶、香椿、砂红桃等示范林基地12处,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社94家和家庭林场3家,带动发展以林下种药、林下养殖、森林人家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基地30万亩,年增效益3亿元以上。
在省林业厅援建的粉坊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工地现场督察
  “带着感情帮,怀着深情扶”
  不少基层干部常埋怨群众工作难做。如何破解群众工作难题?王一品有她自己独到的见解:“千难万难,扑下身子就不难;不行不行,带着感情就能行。”
  走进桐柏县朱庄镇粉坊村,令人不觉眼前一亮:一望无际的薄壳核桃园林,绿意葱茏的珍珠花基地,村组道路平整顺达,中小学校美如花园,村庄房舍绿树掩映……村民们说,在省林业厅的帮扶下,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变美了,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
  曾经的穷山恶水,曾经的落后村组。而如今,旧貌换新颜,更为可喜的,是百姓精神面貌的蝶变。“过去,俺村穷得很啊,地处深山区,土地贫瘠,年轻人能出去的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妇女和老人基本没啥收入,村里没一点生气。自打省林业厅的同志来了以后,村里的路通了,卫生室、图书室、文化广场建起来了,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外出打工的青年又回来了,家家户户有了笑声,真是大变样啊!”粉坊村党支部书记李中华高兴地说。
  粉坊村是省林业厅联系帮扶的贫困村。王一品与驻村第一书记鄢广运一道,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找准了制约该村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症结,了解到干部、群众最渴望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她指导省林业厅驻村工作队积极制定林业产业扶贫规划,着力推进林业产业脱贫工程。在她的努力下,省林业厅、桐柏县林业局、朱庄镇党委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林业产业扶贫规划:建设总规模为7000亩的珍珠花、茶叶、核桃、沙红桃4大高效特色林果基地,使之成为贫困户增收的产业项目,并示范带动全镇特色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根据粉坊村实际情况并结合村民意愿,发展可用于木本油料及山野菜的珍珠花产业。二是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扶贫,根据生态护林员选聘方案,在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护林员,实现其长期稳定脱贫。三是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富民规划。由省林业厅下拨专项资金300多万元,加上省体育部门、市县组织部门扶持,建设高标准村级活动场所1处,建设包括便民服务站、林农培训室、农家书屋、健身文化广场、香菇发展基地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
  在粉坊村,村民对珍珠花情有独钟。最初,群众对规模化种植珍珠花存有疑虑。粉坊村荒山荒坡多,人均林地17亩,不愁种的地方。不过,珍珠花在这里会否水土不服?王一品请来林业专家化验土壤、研究气候、预估产量,得出的结论是喜人的。针对群众的各种忧虑,王一品积极向村民宣传种植珍珠花的好处,它投入少,易栽易活,前两年把草锄好、肥施好,第三年就能长到1米多高,枝叶伸展,就不会长草了,管理很方便。此后,就可以大规模采摘,五年后到丰产期。贫困户阎长祥,2016年种植珍珠花近7亩,收入近8000元。他喜滋滋地给王一品算了一笔账,“每亩地栽300棵左右,三年后每棵能产3两干珍珠花,按现在的价格卖,一年1亩地也能落1200元,五年后到了丰产期,产量能翻倍。干的、湿的都能卖。”以此为典型,王一品指导驻粉坊村工作队利用珍珠花集约化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资金100万元,实施推广示范栽培珍珠花800亩,培育新品种苗木20万株,示范带动珍珠花产业发展,打造以珍珠花为主的森林蔬菜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通过辐射带动,将使全村珍珠花栽植面积达到人均1亩,2年后达到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的目标,并能达到持续稳定的增收,逐步在粉坊村形成珍珠花的品牌,并带动加工、销售、电商等相关链条的发展。该村还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羊肚菌、中药材等林下经济的栽植种植,逐步引导农户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改变山区农户一直以来依靠种植袋料香菇、椴木木耳等资源消耗型产业的习惯。如今的粉坊村绿树掩映,民富业兴,邻里和睦,呈现一片繁荣的新气象。
  一枝一叶总关情,百姓心中有杆秤。贫困户的冷暖安危,王一品最放在心上。新集乡王楼村的何明善,是一个85多岁的五保老人,原来住在土坯房里,每逢下雨,外面大下,屋里小下,雨水顺着床边往下流。王一品获悉情况后,协调为他修建了砖混新居,又给他买来了电饭煲。冬天来了,为他买了新被子、新大衣。每天,老人穿着新大衣蹲在墙边晒太阳,非常开心。有一次他病了,王一品找车把他送到医院,治好了他的肠胃炎。老人逢人就说“共产党好啊!王县长就像俺的亲闺女!”
  “亏欠家人没啥,辜负百姓事就大”
  有人说,王一品看上去文静、温柔,内心却是无比刚强,干起工作来像男同志一样风风火火,“巾帼不让须眉”,是一朵带刺的“铿锵玫瑰”!
  在王一品看来,玫瑰不择地势,随处可长,鲜艳而不娇媚,可爱而不争春。她喜欢《风雨彩虹铿锵玫瑰》里面的歌词:“脚下的路还有更多的累/追逐梦想总是百转千回/无怨无悔从容面对/再多忧伤再多痛苦自己去背......”她觉得,作为一个年轻党员干部,只有在基层这个大熔炉里面煅造,才能锤炼出“特殊材料”,才能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党和事业前进的道路上,敢于迎战任何艰难困苦,做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不凡业绩。作为一个女性,她也有温柔的一面,也不乏爱家孝亲的情怀。谈到家庭,王一品说,她亏欠家人太多。公公婆婆去世得早,儿子王鸿毅出生后,王一品就委托自己的父母照料孩子。她开始到桐柏挂职时,儿子只有8岁,现在10岁了,平时母子见面的机会少而又少。每次离家,孩子总是恋恋不舍地哭着追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王一品总是无法回答,只有好言哄劝孩子“蒙混过关”。“子问归期无归期,梦里时分常泣遇!”孩子想让妈妈暑假带他去内蒙古大草原玩,王一品不敢答应,因为她知道,自己工作太忙,远方的风景也只能梦游。儿子老爱感冒,只有姥爷常带他去医院看病。她只有把对儿子的爱埋在心底,把这种爱转化为发奋工作的潜能。
  对爱人,王一品也很亏欠。2017年冬,天降大雪,王一品的爸爸腰部扭伤,只能躺在床上休息。母亲身体不好,接送孩子上学一时成了问题。丈夫王振宇在家既要照顾儿子,又要照顾岳父,还有其他家务事,忙得不可开交,工作也受到影响。
  作为一个女同志,王一品也需要亲人的爱,但常常是一种奢望。去年春节前后,她因过度劳累,患了重感冒,嗓子哑得说不出话。一个人奔走在工作岗位和县医院之间,嗓子需要雾化,还要输液,此时她多想有丈夫陪伴在自己身旁。
  王一品说,她经常在想,人活着就要有活出意义,这种意义更多地体现在要为社会、为他人做些有意义的工作。要体现人生的价值,就要做到全身心的付出,就要有不求回报的奉献。“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奉献才有成就感和幸福感。只有把自身的价值追求融入到党的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梦想中,人生才更显得意义非凡。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亏欠家人点儿不算啥,亏欠百姓的事就大了。”王一品时常这样想。
  眼见两年的挂职锻炼阶段行将到期,王一品的心里还装着很多事儿,思考着“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桐柏老区,怎样结合实际贯彻好十九大精神,持续做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国储林项目要加快实施步伐,产业扶贫要在全覆盖上求突破,力争2018年全县新发展茶园13700亩,艾草面积达到50000亩,香菇产业规模稳定在2000万袋以上,稻虾共养面积3000亩;积极开展“志智双扶”,即坚持宣传发动和技能培训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着力改变部分贫困户的落后观念,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下一步,我将建议省林业厅完善‘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进一步为桐柏老区办实事、办好事,在林业扶贫上实施‘一揽子方案’,在生态富民上大做文章,为生态富强和谐桐柏建设作出新的贡献。”王一品说。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王一品把老区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把自己作为桐柏的荣誉公民,用心化解民忧,用情真心帮扶,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赢得了桐柏老区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青山作证,淮水传情,王一品用她的实际行动阐释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代涵义,谱写了一曲“为人民服务”的壮歌。荒山叠翠,绿野生金,风景这边独好!那一幅幅愈加浓郁、流金溢彩的“山水画”,就是王一品和她“战友们”的杰作!“即使远在他乡,我也要常回桐柏看看,这里有我的梦想!”王一品遥望远山,深情地说。(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孙喜增 特约记者:杜福建)
 
(责任编辑: 沈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