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遮山镇:小菊花绽放乡村振兴新希望
发布时间:2025-10-24 16:13:16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特色产业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农民增收、乡村发展的新大门。遮山镇陈沟村以一株小小的菊花为媒,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选准特色产业,小菊花扎根乡土沃土。“别人都能创业成功,难道我不能吗?”2016年的春节,在外打拼多年的陈沟村青年国明,望着村里闲置的土地和留守的乡亲,心中燃起了返乡创业的火苗。经过调研,他发现盆栽菊花兼具观赏价值与市场潜力,而家乡的气候土壤条件正适合花卉种植。“当时就想,要是能把菊花种好,既能致富,也能给村里添点颜色。”为摸清门道,他向周边花农请教,深夜在网络上学习花卉养护知识,还专程奔赴开封花卉主产区考察。“开封的菊花品种多、技术精,我就蹲在人家基地里看,从扦插育苗到病虫害防治,一点点记在本子上。”正是这份“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劲,让他迅速掌握了盆栽菊花的核心技术,为产业起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赋能,老产业焕发新生机。从几亩试验田起步,发现传统盆栽模式存在生长周期长、商品率低的问题。于是大胆尝试“地栽套盆”种植技术:先在地里培育壮苗,待植株成型后再套入花盆,既缩短了培育周期,又让菊花根系更发达、花型更饱满。现在合作社种植技术直接和开封先进种植技术接轨,基地先后引进“春日见山”“霜满天”“晚红”等畅销品种,建成了涵盖红、黄、白、紫、绿等色系的“菊花品种库”,满足了景区造景、市政绿化、企业装饰等多元需求。
产业带动就业,促增收激活乡村活力。目前陈沟村菊花产业逐渐形成“种苗培育—规模种植—市场销售”的完整链条。2022年,成立了镇平花之谷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0余亩,年产盆栽菊花突破10万盆。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展会,产品不仅覆盖河南全省,还远销陕西、湖北、浙江等地。
产业壮大的同时,就业岗位也随之而来。“基地里常年需要人,浇水、施肥、修剪、打包,都是轻体力活,中老年人也能干。”合作社固定雇佣5名村民,忙时临时雇佣20余人,临时工每人每天工钱70元。50岁的村民张杰大姐笑着说:“以前在家没事干,现在在菊花基地干活,既能照顾家,一年还能挣些零花钱。”
一株菊花,激活了一方水土;一个产业,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从2016年返乡创业的“门外汉”到如今的“菊花能手”,他用九年时间将三四个品种的盆栽菊花发展成涵盖十余个主流色系、年产10万盆的规模化产业,带动二十余名乡亲家门口就业,书写了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王宇)


产业带动就业,促增收激活乡村活力。目前陈沟村菊花产业逐渐形成“种苗培育—规模种植—市场销售”的完整链条。2022年,成立了镇平花之谷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将种植面积扩大到50余亩,年产盆栽菊花突破10万盆。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下展会,产品不仅覆盖河南全省,还远销陕西、湖北、浙江等地。
产业壮大的同时,就业岗位也随之而来。“基地里常年需要人,浇水、施肥、修剪、打包,都是轻体力活,中老年人也能干。”合作社固定雇佣5名村民,忙时临时雇佣20余人,临时工每人每天工钱70元。50岁的村民张杰大姐笑着说:“以前在家没事干,现在在菊花基地干活,既能照顾家,一年还能挣些零花钱。”
一株菊花,激活了一方水土;一个产业,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从2016年返乡创业的“门外汉”到如今的“菊花能手”,他用九年时间将三四个品种的盆栽菊花发展成涵盖十余个主流色系、年产10万盆的规模化产业,带动二十余名乡亲家门口就业,书写了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王宇)

责任编辑:张丽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