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伊川专场举行 “制造”变“智造” 高质量发展动力足

发布时间:2019-09-24 14:03:27 来源:洛阳日报

       悠悠伊水之滨,一座现代开放之城正在崛起。23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伊川专场举行。伊川县以“洛阳出重彩 伊川有担当”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壮阔历程,伊川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转型升级,工业强县华丽转身
       数字看变化
       70年间,伊川从百业凋敝的小县城逐步成长为工业强县,如今已有277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在此落户;地区生产总值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846万元跃升至2018年年底的404.2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从182万元跃升到22.4亿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伊川工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发展为传统制造业大县,然而,也积累了一部分落后产能。2016年以前,伊川拥有煤电铝、耐火材料、磨料磨具、机械制造、酿酒、塑料等传统支柱产业,但这些产业大多拼资源、拼人力、拼能耗,经营粗放、效益低下。
       近年,作为我市“一中心六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县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改造等促进产业升级。该县紧紧围绕“565”现代产业体系科学谋划,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化“三大改造”,忠旺铝深加工、中钢洛耐新材料产业园等一大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先后落户,千百亿产业集群加快形成,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收获累累硕果。
       目前,伊川已形成以铝及铝精深加工等新材料为主导产业,以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两大特色产业和以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两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产业从“制造”到“智造”华丽转身,为伊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优化资源,擦亮绿色生态“底色”
       数字看变化
       伊川县伊河湿地公园面积约为1300公顷,有维管束植物74科343种、脊椎动物248种,其中鸟类达174种;东濒伊河、西临滨河大道的伊川县植物科普园南北长1400米,占地面积680亩,是我市城建“百日攻坚”项目之一。
       近年,伊川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中,该县不断优化资源,大力推进生态建设,通过对植物科普园、西山植物园、荆山公园、龙凤山生态园等的改造升级,特别是对伊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精心打造,为群众绘制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同时,该县大力推进城市转型,通过产业承接、交通连接、生态对接与市区中心城区相向发展,构筑“半小时经济圈”,全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不断完善功能、彰显特色、提升内涵,精心描绘城市高质量发展“工笔画”。
       新中国成立初期,伊川县城仅有几条街道,如今县城建成区面积已达36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0万。在县城规划建设中,该县不断加大游园广场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色格局,并已配套建成开放9座城市书房。如今,走在伊川县城里,随处可见公园游园、城市书房,居民生活幸福感极大增强。
       提升保障,民生福祉持续“加码”
       数字看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县县级以上公路只有13条,乡村公路有105条,且绝大多数为简易路未铺装路面,如今,全县369个行政村(社区)及所有自然村全部修通水泥路。
       今年5月,伊川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全县人民由此告别贫困,走过温饱,昂首阔步走在通往全面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近年,该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做好交通、教育、医疗“三篇文章”,群众民生福祉持续“加码”。
       交通领域,该县相继开展“三年行动计划便民通行工程”“通组入户”“交通扶贫建设”“四好农村路”等惠民工程建设,打通了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大大缩短农村群众出行时间。
       教育方面,该县加大学前教育建设力度,目前,县城区公办幼儿园有4所,乡镇公办幼儿园有19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6%;累计投入3.6亿元,实施34所寄宿制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和其他项目700多个,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有力保障。
       医疗方面,全县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18年年底,该县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4.3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6.2万人,新农合参保人数达69.14万人。 (洛阳日报记者 智慧)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王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