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积极利用“互联网+”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8-08-06 14:22:08 来源:洛阳日报
在高峰期,景区售票窗口前看不到长长的队伍;扫二维码,就能享受全程语音导游;通过手机参与景区的互动小游戏,增加旅游过程中的互动体验……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发现,在洛阳旅游能享受到更“智慧”的服务,也更舒心了。
近年,随着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市着力推动改革创新,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文化提升旅游,用旅游传承文化,加快推进互联网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借力“互联网+”文化遗产“活”起来
近日,在龙门石窟景区,来自北京的游客许丹丹兴致勃勃地用手机与石窟佛像玩起了“互动”。在龙门石窟最具代表性的奉先寺前,她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为远方的亲人送去健康祝福。在香山寺,她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接入“诗歌龙门”平台,聆听创作于此的诗词。
“将历史知识融入互联网思维,让游客听懂石像发出的‘声音’,这样的体验让人心动。”在洛阳,全新的旅游体验让许丹丹赞不绝口。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让沉默、静止的文化遗产借助互联网“活”起来?2015年,龙门石窟和腾讯公司合作启动“互联网+龙门”智慧景区建设,量身打造了智慧旅游体验项目,为游客带来从入园前到出园后的全流程智慧体验,古老的龙门开始“活”起来。
经过3年多的打造,龙门石窟搭建了以“5大平台、7大板块、28个产品”为基础的“互联网+龙门”智慧景区架构,实现了“互联网+购票”“互联网+游园”“互联网+文物保护”等多项功能,“活”起来的龙门石窟正逐步实现游客从“观光”到“体验”的转变。
近两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强调要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保护好、传承好洛阳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
关林景区着力打造“互联网+智慧关林”,游客可通过微信购买景区门票,直接扫码入园,并享受智能语音讲解服务等;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明堂天堂景区为游客提供讲解、购票、免费Wi-Fi等智慧旅游服务;洛邑古城依托大数据旅游管理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游客喜好,为园区发展方向“把脉”……借力“互联网+”,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讲好、讲活,我市不少历史文化景区都进行了成功尝试。
旅游更“智慧” 游玩更便捷
来洛旅游,游客如果想选择游览的最佳线路,想购买景区的门票,想品尝洛阳的特色美食……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搞定。
我市是全国首批18家智慧旅游城市试点城市之一。近年,我市不断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步伐,目前已开发完成洛阳智慧旅游客户端、景区客流动态监测、旅行团队监管、旅游车辆GPS管理等智慧旅游系统,可为游客提供多种智慧化服务。
随着智慧旅游在全市旅游行业全面铺开,洛阳智慧旅游客户端——“洛阳旅游指南”APP融合了旅游资讯、线路规划、景区导览、酒店预订等多种功能,游客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就能获得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服务信息。
景区客流动态监测系统可实时呈现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入园人数、出园人数和在园人数,工作人员通过分析实时数据,就能评估出景区是否拥挤及其适游程度,及时为游客发布相关信息。
不签合同、不买保险、一天的行程有一半时间都在购物……这样的行为已得到有效遏制。已上线运行的旅行团队监管系统,通过实时旅行团队电子行程单记录游客跟团游的详细信息,从而规范旅行社服务流程,并为游客提供网上验证、咨询、投诉的绿色通道,来洛游客满意度不断提高。
融合“互联网+”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走进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长,已从“到此一游”转变为“深度体验”。要让静态的历史文化在旅游产品中活化,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推动互联网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是发力的关键。
★全面深化改革 释放发展红利
——市委改革办协办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