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改出活力添动能
发布时间:2018-05-07 17:36:46 来源:洛阳日报
近日,在中信重工伊滨区高端电液产业基地,新型防爆消防灭火侦察特种机器人产品批量下线 记者 潘郁 摄
发力技术改造,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太阳能组件生产周期缩短37%,员工劳动效率提升55%,综合成本下降29%;
瞄准智能化改造,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新建新型轮式拖拉机总装配线,整线装配节拍最快可达2.5分钟/台,具有单班日产200台、年产45000台以上的能力,居国际领先水平;
紧盯绿色化改造,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建立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体系,根据电池的能量逐级多次利用,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
技术、智能、绿色是产业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时下,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三大改造”浪潮正席卷河洛大地。
近年,我市围绕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企业为主体强力推进“三大改造”,全市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动能转换持续加快、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指挥棒”:
科学谋划“三大改造”发展路径
3日,市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9.3亿元,同比增长11.1%,高出全省2.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84.7亿元,同比增长21%,高出全省14.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38.5亿元,同比增长19.1%,高出全省10.8个百分点。
一季度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为洛阳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的有力佐证。
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洛阳传统产业基数偏大、产业结构偏重,近年来工业发展甚至一度出现了势头放缓、动力不足等现象。
发展是第一要务,破解洛阳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靠发展来解决。市委、市政府围绕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研究确定了“9+2”工作布局、“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和“四高一强一率先”的奋斗目标,明确全市发展的总体目标。
总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谋划、层层落实,具体到工业,从哪里入手来推动工业经济发展?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实施‘三大改造’既是新常态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也是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内生动力的根本路径。”市工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市政府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转型攻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本规划、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印发实施“三大改造”攻坚方案,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为方向,制定省定12个、市定16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绘制产业链图谱,明确发展路径和目标。
至此,我市以“9+2”工作布局为纲领、以“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三大改造”为抓手的工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基本清晰。
“先行者”:重点企业引领“三大改造”实施
手持遥控器,操作遥控按钮,电脑屏幕上的仿真模型根据指令依次作出前进、后退、抬高、抓取等指令。这一幕发生在伊滨区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制造智能化工厂现场。
“以前研发新品,先要生产实物样机,再调试一段时间,起码得耗费一年半载时间。”中信重工智能制造项目组组长王勇介绍,有了“数字双胞胎”技术,技术人员可以在电脑上建立仿真模型,对仿真模型进行调试。调试成功后,直接进行生产,省去了样机这一环节,节省了数以百万计的生产费用。
这只是中信重工智能化改造的一个小小缩影。特种机器人制造智能化工厂项目建成后,设计、工艺节省40%以上的时间,机床利用率提高15%以上,生产效率提高30%。
依靠智能化改造,中信重工实现了“传统动能”和“新动能”双轮驱动、接续转换,呈现出多个产业板块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17年该公司实现利润1.12亿元,创下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三大改造”的实施者和受益者。我市将重点企业的改造提升作为实施“三大改造”的突破口,确定15家提质倍增试点企业,以点带面,以示范带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涌现出了一批实施“三大改造”标杆企业。
中国一拖集团牵头成立我省首家创新中心,通过农业物联网平台、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共享经济与农业装备的结合,打造“互联网+共享+农业装备”的跨界协同创新体系。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以绿色产品、绿色生产过程为核心,在生产过程、产品设计、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进行绿色化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工厂建设道路,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启动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阿特斯太阳能组件三期,实现了当年动工、当年投产,项目新增太阳能组件产能1GW,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
“三大改造”为重点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今年一季度,我市50家重点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11.9%,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25.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
“组合拳”:“三大改造”驱动洛阳制造变“智造”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实施“三大改造”,要形成合力奏好交响曲。我市将“三大改造”与创新发展、地企合作、人才引进等全面融合、统一谋划、整体推进,在互相促进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洛阳制造变“智造”。
创新发展活水奔腾——
我市大力实施“双倍增”行动,出台52项创新政策,形成“1+3+N”的政策体系。2017年全市新增创新主体1055家、新增创新平台396个,着力突破高铁轴承、机器人轴承等7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
地企合作稳步推进——
两年来,我市累计召开地企合作联席会议10次,实际签约产业合作项目318个、总投资1945亿元;其中“三大改造”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47个、总投资359.7亿元。
人才引进蹄疾步稳——
我市积极实施引进高端创新人才的“河洛英才计划”和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河洛工匠”计划,先后引进创新人才团队13个,认定首批“河洛工匠”50名;吸引高端人才、先进技术、优质项目等资源汇聚,先后与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大学等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10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7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91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44.3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增加值1482.8亿元、同比增长8.7%,利润总额351.4亿元、同比增长50%,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率上升至4.5%,创2012年以来新高,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新时代对洛阳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市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加大“三大改造”工作力度,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 孙小蕊 通讯员 王亚杰)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