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夏收工作全面展开
发布时间:2018-06-04 15:25:06 来源:漯河日报
6月3日,郾城区商桥镇西大坡高标准粮田示范方内,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本报记者 王晓东 焦海洋 摄
本报讯(记者 孙永辉)目前,我市232万亩小麦已进入成熟期,广大农民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及时抢收,确保颗粒归仓。
6月的颍河河畔,麦浪飘香,满目金黄。行进在“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郾城区高标准粮田示范方,网状的葱绿林木,方方正正的金色麦田,加上穿梭作业的大型农机,构成了中原农区最为典型也最为悦目的丰收图景。
在商桥镇后甄村的农田里,后甄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甄自钦正指挥着新买的大型联合收割机作业。见到记者,他颇为自豪地向记者炫耀他的“新宝贝”,由于融入了新技术,同时又增加了仓容量,新的收割机一天能收200亩小麦。
甄自钦是一个种粮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租种了600亩耕地,种的全部是种子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深耕、统一施肥、统一供种、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技术服务“五统一”管理,种子麦的品质不断提升,同普通的小麦相比也有价格优势,收购价比普通小麦高10%。在比价效益的影响下,全村种子麦的种植面积连年扩大,今年已达200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
采访途中,记者驱车赶上了一辆正在播放秸秆禁烧公告的宣传车,准备了解些麦收情况,正好车上坐着商桥镇主抓农业工作的副镇长黄海涛。他在巡查麦收进度,顺便宣传秸秆禁烧,给父老乡亲提个醒。黄镇长一脸轻松地告诉记者,今年夏收他“三不愁”:不愁农机少,不愁进度慢,不愁禁烧难。他坦言,漯河地处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多年来,市委、市政府着力培育和打造粮食生产新优势,不断加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在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示范引领下,不少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变成种粮大户,并配置大型农业机械,使用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收效果明显。此外,商桥镇21个行政村,还有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5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已经成为整个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业种植大户和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之所以都不焚烧秸秆,是因为他们科学种田的意识较强。乡镇干部的压力比以前明显减轻。
黄镇长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商桥镇小麦的大面积收割从6月4号开始,快了3天,慢了最多5天便能全部收割完毕。
据了解,为服务好“三夏”生产,市农业局组织5个“三夏”工作督导组和“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专家指导组分赴各县区,指导帮助分包县区解决“三夏”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6月4日开始,我市夏收工作将迎来高峰期,预计将有6800台联合收割机参与夏收,有9万台拖拉机、3.1万台播种机投入夏种。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