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城市“双修” 全面开展文明创建

发布时间:2018-06-14 14:31:29 来源:开封日报

  全媒体记者 胡锐
  开封市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过程中,强力推进以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为内容的城市“双修”,全面开展文明创建,从而使这座古城物质空间“硬环境”和社会文化“软环境”明显改善,城市风貌和品质明显优化,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
  推进城市“双修”
  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开封市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入选国家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为契机,大力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景美的美好家园。
  一是实施“两改一建”工程。古城修复和老城区居住环境改善密不可分。近年来,开封市抢抓棚户区改造政策机遇,主城区实施棚改项目82个,完成房屋征收1476万平方米,动迁群众10.3万户,建成保障性安居住房6.6万套,4.5万户居民乔迁新居。
  二是持续实施“八网”基础建设工程。路网方面,启动实施了68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打通断头路11条,“五环九横十二纵”大交通格局逐步形成。水网方面,坚持以水润城理念,按照海绵城市标准,投资近40亿元建成西北湖城市“双修”项目,启动实施“一渠六河”“十湖连通”等生态水系建设工程,正在形成长达214公里的循环型水系景观。绿网方面,坚持以绿荫城理念,突出拆墙透绿、见缝插绿、拆违添绿,着力打造十大绿地公园、50个街坊游园,全市新增、改造城市绿地105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8平方米。同时,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3%,城区、县城燃气气化率分别超过95%、65%,实现了城市服务功能与群众生活品质“双提升”。
  三是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工程。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了以智慧城管为中心的三级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引入北京环卫集团,建立了市场化卫生保洁机制;完成12条市区河道清淤任务,建设截污管网1.3万米,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开展了户外广告、门店牌匾等“16个城市乱象”集中整治,实施了城市环境大清扫和干干净净过“双节”等环境卫生整治行动,“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改变,开封更加靓丽,秩序更加井然。
  开展文明创建
  培育城市人文精神
  开封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大力开展国家生态园林示范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森林城市、公交优先示范城市等“五城联创”。
  一是大力开展市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行动。扎实开展了“践行价值观、共创文明城”系列活动,广泛开展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评选,5人入选全国、全省道德模范,3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研究制定了《开封十大规范》,开展陋习治理、文明交通整治等10个专项行动,广泛开展了志愿服务,全市注册志愿者27.1万人。市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城市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二是大力开展诚信守法提升行动。弘扬诚信文化,褒扬诚信典型,广泛开展诚信企业、诚信街区创建和“诚信之星”选树活动。每季度发布诚信“红黑榜”,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覆盖全市的社会信用体系正加快建立。
  三是大力开展文明风尚提升行动。大兴勤俭节约之风、网络文明之风,开设“创文随手拍”“一把手谈创文”“文明开封我先行”等创文宣传专题专栏,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覆盖率50%以上,倡树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以党风政风转变带动社会风气不断好转。
  应当强调的是,开封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改革创新,全力以赴,精准施策,破解难题,从而为推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优化项目建设环境。把百城提质和文明城市创建各项工作量化为“两改两提双治双修”等四大类323个项目,做到项目台账化、台账节点化、节点督导化,对重大项目实行领导分包、现场会商、联审联批、巡回督导、奖惩激励,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二是全力破解资金难题。抢抓在开封全域建设普惠金融试验区的机遇,着力构建“一平台四体系”普惠金融框架,大力支持百城提质、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中小微企业发展等。强化与政策性银行合作,深化国资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着力打造“投融建盈”一体化的国有投融资公司,激活了金融对城市建设的支撑。
  三是推进土地利用综合改革。研究制定了“三块地”改革系列方案,围绕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收储、统一开发、统一供应,使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是理顺体制机制。以自贸区开封片区为引领,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多证合一”“互联网+政务服务”“放管服”等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14条创新经验正在向全市推广。制定了与百城提质有关的3部地方法规和1部规章,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城市综合执法局,确保了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
  城市建设重在提质。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开封市广大干群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将进一步更新观念,拉高标杆,撸起袖子加油干,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让“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的目标早日实现。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