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发布时间:2018-08-24 15:44:25 来源:济源日报

  本报记者 任浩浩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关系济源长远发展的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努力让绿水青山成为济源的亮丽名片,让绿色成为济源经济发展的永久底色。
  在我省发布的《2016年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中,济源生态文明建设以全省第一的成绩摘得“绿色桂冠”。
  如今走进济源,满目皆绿,一幅幅亮丽的生态画卷在愚公家乡徐徐展开。
  生态绿色济源扎实推进
  全市森林覆盖率45.0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58平方米,农田林网控制率97%,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率超过97%……
  这一系列惹眼的绿化数据,得益于我市多年来把全域规划、一体发展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中,持续美化城乡环境。我市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实现了宜绿应绿尽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林业生态建设等造林绿化工程,深入推进困难地造林工作,探索出垒砌鱼鳞坑、回填客土、施加保水剂、栽植优质壮苗、上下覆盖薄膜等成功经验,制定《太行山区困难造林地造林技术规程》等技术规范,累计完成太行山裸露地荒山绿化10余万亩,造林成活率达95%。
  我市利用每年冬春农闲时间,对城乡重点区域实施专项绿化美化;全面开展“让绿于市、还绿于民”拆墙透绿活动,在市区兴建公园绿地93处、面积达384.64公顷;广泛开展以绿色镇(街道)、绿色社区、绿色家园、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校园、绿色景区、绿色道路为主的“八创”活动,11个镇全部获评“河南省绿化模范镇”,317家单位获评“绿色单位”。全市年均义务植树150万株,建成各类义务植树基地20余处。
  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渐入佳境
  作为豫西北、晋东南老工业基地,近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基于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思路和“建设低碳城市”的战略目标,在全国率先探索高碳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路径。自2012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以来,济源节能降碳各项指标任务均已超额完成。
  绿色低碳发展的根本和核心,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发展。在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上,我市先后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80万吨、焦炭行业落后产能126万吨、铅冶炼行业落后产能15.8万吨、水泥行业落后产能30万吨、蓄电池行业落后产能100万套,累计节约标煤6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310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00万吨,高能耗产业占工业的比重下降4.7个百分点。在稳定优势产能、延链补链的基础上,我市连续七年持续推行六大重点高耗能行业“节能攻坚计划”,在全市重点用能单位广泛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
  我市逐步实施“削减老能源、加快新能源”的能源结构调整措施。去年,我市煤炭消费总量削减至1217万吨,年度削减102.41万吨,较2015年削减117万吨,占“十三五”目标总削减任务的67.2%;在省内率先实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规划实施中美太阳能光伏发电、生活垃圾填埋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新能源装机比重达30%。
  同时,我市抓好建筑、交通、农业三个领域的低碳化发展,着力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强化循环利用,持续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步伐强劲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
  我市坚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资源,强化举措。今年,我市又下发了《济源市建档立卡59个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实际行动推进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抓垃圾治理。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要求,我市不断健全环卫队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卫设备配备,注重日常保洁,试点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环城路外474个村共建成190座垃圾中转站,配备519辆机动环卫三轮车、47辆大型垃圾运输车、15辆洒水车、1303名农村环卫保洁人员,保障了农村垃圾“有人扫、有处倒、有车运”。
  抓污水处理。2017年9月6日,我市与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期建设PPP项目合同。一期项目将在全市重点村和旅游生态村建设100个村级污水处理站。
  抓村庄整治。我市以实施村容村貌综合整治为重点,开展村庄绿化、道路硬化和街道亮化工作。目前,全市已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广播电视和电话宽带,户户通硬化路;条件适宜的村实现户户通沼气、天然气和暖气;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五化”达标。
  抓农厕改造。我市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对于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期建设PPP项目的村,全部要求改成水冲式厕所。目前,全市已有14个村启动水冲式厕所改造工作。
  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绿色发展,成为愚公家乡一道闪亮的名片。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