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改革激起“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18-08-23 15:28:35 来源:济源日报

  本报记者 王会
  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改革,就没有今日济源。回首多年的发展历程,济源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
  改革的力度决定发展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3年,济源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站位高远,强化担当,革故鼎新,精攻深改,汇聚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奏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恢弘乐章。全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一体化 零距离”的政务公开模式、诚信“红黑榜”发布等改革事项走在了全国、全省前列。
  济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砥砺前行,各领域改革全面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济源实践
  2005年,济源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2014年,济源成为河南省唯一全域城乡一体化示范市。10余年深耕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成为济源的闪亮标签,也为济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夯实了基础。
  2015年,全国挑选29个县(市、区)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济源市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试点。作为全省第一个试点,济源先行先试,勇于创新,蹚出了一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路径。
  济源按照“试点—扩面—全面推开”的总体思路,稳步实施“确权—赋能—活权”三步走战略,全面完成农村清产核资,合理确定成员,加强股权管理,积极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贷款改革。
  3年过去了,农村集体资产“化茧成蝶”。全市508个村(居)完成改革工作,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2万人,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37.09亿元。去年年底,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较2015年改革前增加2.87亿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5年改革前增加3772元、增长28.7%。
  3年的实践,让济源探索出了“坚持四个强化、把握四个关键、注重四个结合”的路径。如今,“444”工作法被作为典型经验予以全国推广,入选“2015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十佳单位。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上,济源作典型发言;当年,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现场观摩会在济源召开。今年,济源在全省清产核资会上作典型发言,中国改革报专题刊发了济源经验做法。
  “一体化 零距离”的政务公开济源模式
  济源是河南省唯一一个承担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任务的省辖市。
  筑牢基层服务平台,服务群众“零距离”。今年7月份,河南新闻广播《对话民生》栏目围绕济源市、镇、村三级人社基层服务平台有效运转,进行约30分钟的专访。在具体工作中,济源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平台信息网络系统,设立了205个基层服务平台,将151项公共服务事项分级纳入市、镇、村三级服务平台,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去年以来,该系统累计服务办事群众38万余人次,办理各类业务116万余笔。
  梳理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清单。将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8个领域原先近千项公开事项,梳理确定为505项,精心编制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并在政府网站集中公开。
  构建政务公开信息化平台。济源建立了“济源市人民政府网站+12345云呼叫热线+自助终端一体机”构成的政务公开线上“一张网”,“市民之家+镇(办)便民服务中心+村综合党群服务中心”三级平台体系组成的线下“大家庭”和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线上线下共享“一朵云”的“三个一”政务公开新模式。
  打造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济源投入4000万元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示范工程,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软件平台、智慧城市中心、政务云计算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等一揽子项目,前端汇聚、后台整合的共建共享服务架构基本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济源成为全省首个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同时开通微信、支付宝支付的城市;预决算公开工作在2016年度省辖市考核中排名第一,公开内容完整性、公开内容细化程度、公开的及时性和公开形式四个方面均排在全省前列。
  去年,全省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济源召开;今年,济源在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推进会上代表河南省作了典型发言。
  诚信“红黑榜”塑造的济源品质
  第169名、第116名、第74名、第56名、第25名、第7名。今年1至6月,我市在全国361个县级城市中,信用综合监测排名一路上升,目前已成为省内排名最靠前的城市。
  跻身全国信用综合监测前10名,意味着济源已成为全国高诚信度城市。
  今年7月26日,济源发布2018年第二批诚信建设“红黑榜”,25个企业法人、100个自然人因失信上了“黑榜”,被冠以“老赖”之名。定期发布诚信建设“红黑榜”,济源的做法得到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认可,济源也成为河南唯一受到中央媒体集中采访的城市。
  围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济源先后出台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政务诚信等30多个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全面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信用信息归集实现主要单位全覆盖,信息数量已超过人均10条,信息归集卓有成效;建成了覆盖企业、社会组织和自然人的综合评价体系,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在行政管理事项、资金扶持、评先选优、“两代表一委员”提名推荐、表彰奖励等领域广泛应用。
  目前,济源已累计发布“红黑榜”17批,发布红榜1819个,黑榜1960个,涉及企业2010个,自然人1769人次。
  在诚信建设“红黑榜”上,有一大批企业因积极纳税、安全生产等“红”袍加身;在全省诚信企业“百千万”工程评比中,济源的豫光金铅、清水源荣获省级示范企业称号,另有9家企业申报为省级诚信示范创建企业;在农村商业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中,有84个村被评为信用村,32635个农户被评定为信用农户;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积极推进“税易贷”产品应用,根据企业纳税信用情况发放贷款68414.87万元,受益企业104户。
  诚信的力量,彰显出济源城市的品质,让知礼向善的正能量在愚公故里不断汇聚。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