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

发布时间:2018-08-01 15:06:48 来源:济源日报

  本报记者 王会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客商聚集。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今年,我市把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瞄准“全国一流、全省领先”的目标,举全市之力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努力把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成审批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活力最强、办事成本最低、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最佳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着眼发展全局 搞好顶层设计
  营商环境犹如一根扁担,一头担着城市发展,一头担着企业未来。“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市委书记张战伟在4月24日召开的全市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打造最佳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举全市之力把这件事关济源发展全局、事关全市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办好。
  我市站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打造最佳营商环境融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全局来谋划和设计,坚持对标国际标准、对标上级最新政策精神、对标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标外地先进做法,紧密结合济源实际,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创优势,力争把我市打造成全国营商环境示范市。
  基于这种认识,我市成立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常务副市长、市委秘书长任副组长的全市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十二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先后审议通过了《关于打造最佳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和《济源市打造最佳营商环境专项督察方案》等“1+X”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细化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建立了一套于法有据、切合我市实际、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规则体系,有力推动了改革任务落实落细。
  聚焦关键环节 打出“组合拳”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压缩办理时间、强化依法行政能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三个关键环节,广学“一招鲜”,打出“组合拳”,建立五大服务体系,切实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环境。
  建立集约高效的审批运行体系。再造审批流程,各部门审批服务职能整合到一个科室,面向企业和群众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便民窗口办理;在便民服务大厅推行行政审批首席代表制度,对本部门权限内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实施最终签批;在全省率先编制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权责清单,建立镇级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清理无谓证明事项104项,对403项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审批效率提高43.6%。
  创造更加便利的投资服务体系。实行项目审批“零跑腿”和“不见面审批”,实施“11550”工程,将非重大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发放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限压缩至50个工作日,开展模拟工程规划审批。全面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共取消涉企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性收费43项,为企业减负4000万元;取消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30项,免收1项,放开46项,涉及收费金额6490.52万元。推行办税容缺服务,实现发票领用的“线上申领、线下配送”,目前已寄送近千份增值税发票。实现政府非税收入微信、支付宝便捷缴费,成为我省首个非税收入收缴同时开通微信、支付宝移动支付的城市。
  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服务体系。我市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开放企业名称库,推行企业“容缺受理”制度和企业、个体工商户“口述申请”简易登记模式,对一般和不涉及安全生产的企业,只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实现“一个工作日办结”,目前已实现70%受理件“一个工作日办结”;开通企业注册登记“绿色通道”;与银行合作,推广工商登记业务全程电子化。实现不动产登记和房产交易的“一窗式受理”。推动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化,开展“银税互动”,5月16日中国建设银行济源分行与税务部门联合推出“银税直连——云税贷”产品,12户企业享受到银税互动优惠政策,贷款金额5100万元。
  建立公平公正的监管服务体系。加强社会信用平台建设。目前,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信息90余万条,“双公示”信息75032条,行政许可信息66369条。每季度发布一次诚信建设红黑榜。加强企业信用监管服务,出台《济源市失信联合惩戒和守信激励管理办法》,基本建成了事前诚信承诺、事中评估分类、事后联动奖惩的全链条信用监管体系。
  优化“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体系。依托济源市人民政府网站、“12345”云呼叫热线、自助终端一体机,构成政务公开线上“一张网”。依托市镇村三级平台体系,组成政务公开线下“大家庭”。截至目前,全市各部门实现“最多跑一次”事项中行政服务主项264项,行政服务子项557项,公共服务事项737项。按照服务主项统计,共实现“最多跑一次”1001项,其中进驻市民之家786项;按照服务子项统计,共实现“最多跑一次”1294项,其中进驻市民之家990项,2018年底实现“最多跑一次”全覆盖。
  建立健全制度 提供有力保障
  上半年,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工作成效显著,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4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着力破解群众办事堵点问题的通知》,把我市群众办理业务时需提交的社保卡、出生医学证明、驾驶证等8项材料实现信息共享的解决对策,作为可参考模式在全国推广,省委改革办以红榜形式对我市进行了通报表扬。
  成绩的取得与我市建立健全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工作的责任制度体系密不可分。今年,我市实行营商环境承诺制和“零报告”制度。9位市级领导代表分管部门和43个责任部门分别在《济源日报》上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全社会监督。市委常委、副市长每半月向市委书记、市长报告分管领域相关情况,同时报市纪委监察委和市委组织部。
  建立推进会制度,6月27日第一次推进会召开,研究了社保卡、出生医学证明等8个方面的群众办事堵点问题;建立营商环境改革问责机制,出台《济源市损害营商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近年来市纪委、市公安局查处的部分损害营商环境案件进行了通报;实行台账管理制度,对47家责任单位明确了时间节点、分管领导、责任人等;强化督察督导,市营商办针对“最多跑一次”、8个方面的群众办事堵点问题等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了5次专项督察;建立投诉举报工作制度,市营商办已2次向市食药监局、市环保局、市人社局等单位转办群众反映问题……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为我市打造最佳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