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乡村振兴之“魂”
发布时间:2018-07-25 15:08:05 来源:济源日报
本报记者 武迪
王屋镇五里桥村文化礼堂。 本报记者 李浩 摄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发展好不好,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的票子有多少,还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
近年来,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带来了广大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解放,同时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让诗意般久违的乡愁,再一次回归心田,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那么,如何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凝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点亮农村文化星空
一面面亮丽的文化墙、一个个红火热闹的文体广场、一间间翰墨飘香的农家书屋、一张张幸福淳朴的笑脸……盛夏时节,走在玉川大地,目之所及,处处充满生机,让人感受到一股崇尚文明和谐的新风正在涤荡乡村。
“快点、快点,舞曲响起来了!”每当夜幕降临,在梨林镇北瑞村,村民们总是相约去文化广场跳舞。妇女们载歌载舞,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锻炼,孩子们奔跑嬉戏玩耍……大家尽情舒展身心,释放满满的幸福感。自从村里建了文化广场,广场舞、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科普知识以及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文化活动也推动了乡风文明。村民任小荣说:“现在村里打牌赌博、乱倒垃圾等现象没有了,助人为乐、孝老敬亲、拾金不昧现象越来越多!”
北瑞村文化繁荣的景象,是济源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今年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市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培育乡风文明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出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同时,要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基层延伸,以文明城市创建带动文明村镇创建,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深化“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在农村积极营造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精神文明建设既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济源正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间田野,吹进百姓的心田。
挖掘继承乡土文化 留住农村美丽乡愁
悠久的文化遗存、质朴的乡土风情,不仅是“留住乡愁”的精神财富,也是宝贵的发展资源。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已经成为人们远离“水泥森林”、远离物质喧嚣、追寻珍贵记忆的稀缺资源。
煤油灯、纺车、石磨、篱笆……轵城镇新峡村村史馆内,陈列着20多个大大小小的老物件,记录着新峡村的民生民俗、英雄人物与时代变迁,浓缩着乡村的历史印记。“通过村史馆,村民可以触摸这片生养自己土地的前世今生,留住记忆、留住乡愁。”新峡村村委会主任武战夫介绍。
村史馆是存放家乡气息和寄托乡愁的地方,展示和弘扬着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对乡村文化进行重塑,让全体乡村居民既能够“留住乡愁”,也能够感受到新时代的新气象,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要一维。济源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丰富,有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有原城遗址等历史遗迹,有鸡蛋不翻、土馍等特色饮食文化,还有杜八联、晋豫边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文化。
如何保护好这些文化,挖掘和展示其独有的文化内涵,同时让当地百姓增收创收?“我们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全力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市委书记张战伟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要求,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转化为人们精神消费的热点、农民增收的新业态和新亮点。
乡村振兴,不仅要有让村民“身有所栖”的青顶白墙,还要构筑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只有不断挖掘乡村文化内涵,让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才能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才能留住人们的美丽乡愁。
广泛开展移风易俗 树立乡村文明新风
搭台演戏、唱歌跳舞、乐队助阵……红白喜事“热热闹闹”的景象曾是我市许多农村常见的情景。办一场筵席欠一屁股债、人情负担不断走高成为群众“习以为常”的事情。
“以前办红白事请客摆桌,无论家里有钱没钱,碍于面子都要摆上七凉八热十大碗,经常吃不完,造成浪费。如今村里有红白理事会服务把关,一场事办下来能省不少钱。”承留镇北勋村村民李恒周谈起村里的红白理事会时赞不绝口。
乡村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背人情债,济源人深谙此道。在济源,像北勋村一样成立红白理事会的村子还有500多个。此外,济源还出台政策,破除婚丧事宜大操大办,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老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风俗者,天之大事。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更需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入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推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旗帜鲜明地反对天价彩礼,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薄养厚葬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的积极作用,约束铺张浪费行为,倡导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树立文明乡风。
乡风淳,乡村兴。放眼玉川大地,文明浸润乡土、文化滋养乡情,济源在润物无声中植入民淳俗厚的新风尚,把文明乡风种进农民心田,铸造乡村振兴之“魂”。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