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美味香飘“一带一路”

发布时间:2018-02-03 09:23:42 来源:河南日报

  “‘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商机,把我们的产品送到了蒙古国民众的餐桌上,我还给蒙古国客商当上了汉语陪练。”1月31日,在汤阴县河南永达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远洋冻品业务主管郭莉芬笑着说。
  “一带一路”助企业打开世界大门
  2000年永达集团取得自营出口权,每年企业屠宰肉鸡1亿多只,鸡肉出口量达1.5万吨,创汇额突破5000万美元,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鸡肉产品出口排名第一、全国鸡肉产品出口排名前三的企业。
  2015年年底,永达集团得知蒙古国官方将到我国进行肉类生产企业注册认证现场检查,他们抢抓机遇,通过国家质检部门邀请认证团到企业考察并取得了注册认证。
  从事禽肉食品生意的蒙古客商毕女士捷足先登,一次就订购20吨鸡肉产品。当时,她刚到中国学汉语,起初用英语与郭莉芬交流,慢慢与小郭熟了,就邀请小郭教她汉语,当她的陪练。通过业务交往,现在两人已成了好朋友。
  “‘一带一路’帮我们打开了世界大门,永达的产品得以出口蒙古国。”永达集团董事长冯永山坦言,眼下,该集团正以蒙古国为重要通道,借助中欧班列(郑州),努力打开欧洲市场。
  质量控制体系让企业走得更远
  永达“肉鸡”缘何备受青睐?他们建立起了从“养殖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有效保证了食品质量安全,仅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就建立了680多项企业技术标准。这家企业的102座商品鸡场全部分布在远离乡村及主要交通干道的地方,有利于疫病控制。
  永达集团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建立了国家级的化验检测中心,可完成出口产品的所有检测项目;投资600多万元,建立了从种鸡饲养到商业连锁、涵盖整个产业链的信息管理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以追根溯源。
  在永达商品鸡场,由于鸡还没出栏,场长张亚攀只得与记者隔门交谈。“我们一茬鸡出栏需43天,在进鸡前,我们需要的柴米油盐包括常用的感冒药都得准备齐,进鸡后到出栏前,工作人员一律不准外出。”张亚攀说,鸡场全部实行“五统一”管理——统一供鸡苗、统一供饲料、统一供药品、统一防疫程序、统一回收屠宰。
  随后,记者来到公司肉食车间,戴发套、帽子、口罩、橡胶手套,穿上连体工作服、胶鞋,“全副武装”之后是一系列严格的消毒程序,整个过程至少要15分钟。“这里生产的蒸煮、油炸、炭烤肉制品将直接摆上国外消费者的餐桌,我们对质量安全不敢有丝毫马虎。”车间生产负责人介绍。
  一边走,郭莉芬一边给我们介绍,为了满足不同国家风俗、饮食习惯的需要,公司在出口原料鸡肉的基础上,新开发了十几个系列530个口味的产品。
  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数据显示,2017年,永达出口禽肉18771吨、货值4.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2%。
  冯永山兴奋地说,公司已经通过了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五国组成的欧亚联盟联合审查代表团注册认证检查。预计今年永达鸡肉出口量达2.5万吨,在全国鸡肉出口行业的位次还会进一步提升。
  记者手记
  只要质量过硬,就不怕壁垒森严。正是长期以来企业坚持高标准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才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新是永达的另一项“法宝”。以前是客户给永达提供其食品保密配方,永达只能为一家客户做某种食品。但是现在不同,永达自主研发的产品面向所有客户,这不仅改善了他们的产品结构,而且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记者任国战 通讯员张龙飞郑贵铭)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宗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