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朵“花儿”都让每朵“花儿”都沐浴文明的阳光沐浴文
发布时间:2017-11-28 11:50:33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原标题:让每朵“花儿”都沐浴文明的阳光——我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石可欣
□本报记者石可欣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11月24日下午举行的驻马店市第六届中小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上,选手们的吟诵韵味悠长,令现场观众陶醉。
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如同初升的朝阳,预示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力军。近年来,全省上下积极配合,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这项积累正能量的“未来工程”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立德树人践行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我们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是新时代的最美中国人……”去年6月,鹤壁市桃园小学合唱队精心录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歌》。在“童心向党”歌咏比赛中,桃园小学报送的这首歌曲MV,好评不断。
让道德种子在未成年人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更需要榜样的力量。安阳市三官庙小学通过开展“认星争优争做美德少年”活动,让学生们向榜样看齐,促进了学生们的自主成长。
“清明祭英烈”“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一系列“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省各地开展。播种梦想、点燃青春,一项项活动陶冶了广大未成年人的情操,也培养了他们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关心呵护健全教育网络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爱心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呵护。
“只要没有什么要紧事,家长学校一有课,我就来听。”南阳市卧龙区兴运社区家长学校的一名学生家长说,“听了专家的课,现在我和孩子沟通更容易了。”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创新方式,南阳市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鼓励家长积极参加社区家长学校培训,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
“我们充分发挥学校的龙头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社会的平台作用,让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紧密。”南阳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实现了对未成年人关心关爱的“无缝对接”。每到周末,洛阳市新安县仓头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周围十多个村的孩子都能免费在这里参加课外活动。“少年宫里有兴趣班和特长班,孩子们在这里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仓头中学校长高金朝告诉记者。乡村学校少年宫无疑成了孩子们兴趣培养和快乐成长的“大本营”。
如今,乡村学校少年宫已成为我省健全德育网络的主要载体,同时,“扶贫先扶智”的理念也深入乡村。近年来,洛阳坚持抓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共建成334所,所辖136个建制乡镇均建有乡村学校少年宫。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省利用中央、省级彩票公益金,累计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1841所,覆盖我省77.2%的国家级贫困县的乡镇,计划到2018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净化环境共筑成长乐园
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而社会则是他们的重要课堂。为了给未成年人筑起成长乐园,营造健康、文明的成长环境,一项项净化社会环境的专项行动在我省紧锣密鼓地开展。
近年来,省文明办联合省公安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工商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多个部门,开展了“校园净化工程”“远离不良文化”专项教育活动。每年暑假期间都要抽调人员成立联合行动小组,开展文化市场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治理交友网站,严厉查处网吧违规违法接纳未成年人,集中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等各项行动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没有终点,只有坚持不懈,用行动不断耕耘,才能托举起孩子们的美好明天,让每朵‘花儿’都美丽绽放!”第四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新乡市文明办未成年人教育科科长李洪亮表示。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