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新区在北京召开教育发展规划顶层设计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08-10 17:44:57 来源:映象网
郑州高新实验区教育规划”专家论证会现场
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为“郑州高新实验区教育规划专家论证会”(以下简称论证会)邀请到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顶尖专家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教科院院长田慧生,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华,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教授谢维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2011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所所长辛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室主任、研究员汪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评价处处长、教授张珊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原教育局局长陈伟骏,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副校长罗强。
7月6日上午在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精心组织安排下,高新教育考察团一行到北京十一学校(以下简称十一学校)考察学习,考察团一行受到十一学校校方盛情接待,党政办公室干事陈大龙向考察团热情且详细介绍了十一学校校情校况,着重就课程改革方面向考察团进行了细致讲解。
据了解,十一学校自2009年开始转型性变革实践,以“创造适合每名学生的教育”为发展目标,探索了分层教学、走班选课、取消行政班、设立学科教室、实施导师制、学生自主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开发出239门学科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生自行创建社团多达二百余个。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采取的分层设计,语文、英语、历史等人文学科采取的分类设计受到学生热烈的欢迎和好评。该校以提供选择性的课程为起点,从价值选择到教学组织形式、从课程结构到管理制度、从教学方式方法到学校组织文化等进行的全方位转变,给学生自主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更是构建新型育人模式的典范。在参观中,汽车造型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绿色花园餐厅等教室、活动场所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姚主任在参观中兴趣盎然的进行操作实践
考察团一行兴趣盎然,在回程途中即已热情高涨地展开交流和讨论。姚主任、田局长及时关注到这一良好学习氛围,到达酒店后在条件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与考察人员在酒店走廊就十一学校考察心得举行探讨交流会,考察团代表畅所欲言、阐发感想、尽情发表各自心得,各考察代表就我区教育教学改革现况与十一学校进行认真比较、总结得失经验。
郑州中学校长高正起谈到:对于十一学校的关注已很长时间,前后五次来参观,该校代表着全国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借鉴的榜样。此次参观,收获颇丰,同时希望得到区管委会、教体局的大力支持,趁着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专家顶层设计的东风率先在郑州中学高中部进行小班化、走班制试点,力争使郑州中学教学改革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另外在参观中发现十一学校“学生社团”真正实现了坚实落地,我们应积极探索其背后所进行的学科建设、课堂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所做出的努力。
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校长董震讲道:作为每个学校来说,课程是我们的价值产品,是我们能够做出的社会贡献,每个学校都应在课程上下功夫,反观目前我区教育,仍处于课程整合的初级阶段,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同时课程改革应当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目前学校教材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实际学习需要,教材不是学生的世界,而世界应当成为学生的教材。
张书杰副局长在会议中发言
教体局副局长张书杰指出:十一学校校舍建筑很有特色,教室、活动场所的空间利用遵循了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反观我区新城镇化建设中的校舍,外观虽然漂亮,但其实是新瓶装旧酒,整个还是方型、豆腐块式的建筑样式,假如没有这种空间利用观念的思想转变,学生学习资源和效率就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建议今后我区校园规划建设应高标准的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另外十一学校课程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学科教室、学生走班制的实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其背后一定有更为博大的运行体系在进行支撑,包括人才、资金、系统、制度等的保障措施,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十一学校教育改革的表面成果,更要稳定心态、加大力度深入到其改革的背后看到那里所做的隐性工作。
田鸿鹏局长在“高新教育”规划论证会上讲话
田鸿鹏局长在交流会中强调:十一学校的模式、氛围、理念都非常先进,李希贵校长大胆尝试、勇于改革的精神令人钦佩,其改革成绩取得了巨大成功,获得了教育部认可。结合高新实验区人事制度、课程理念等方面的情况,今后都要进行改革创新,十一学校模式可以在郑州中学高中部率先尝试,设置两个实验班,结合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带来的资源优势,解放思想、勇于开拓、认真谋划,在新的教育理念、评价制度改革方面制定适合我区本土的教育发展规划,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新教育”。
管委会副主任姚五洲在会中指出:教育改革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所有的改革都是理念先行,要主动去思索、主动去实践、主动去提要求,改革并非都是困难的,我们要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区属各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背景树立创新改革理念,选择一个侧面,大胆探索,最终达到“一校一品、百花盛开”的良好局面。目前高新区作为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在全国的第十三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各项条件和机遇都已具备,同时以宏大的改革背景、创新发展的资源优势作为支撑,将会更加提振我们改革的信心,高新教育系统应更加主动向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寻求政策支持和方向引领,在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顶层设计下拓展高新教育发展思路,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揽,力争尽快取得优异的教育教学改革成绩。
7月6日下午、7月7日全天,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在北京五洲大酒店紫罗兰贵宾厅安排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顶尖专家针对《郑州高新区基础教育发展战略规划(2017-2021)征求意见稿》进行专家论证会。
张国华副主任亲自主持“高新教育”规划论证会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华主持会议,他首先介绍了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接着姚五洲副主任、田鸿鹏局长分别就“郑州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郑州高新区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姚主任在讲话中指出:非常感谢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对高新教育的信任和扶持,衷心期盼此次北京之行能为快速推进高新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谋取动力支援,并表示高新区管委会将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做到优先投入、优先保障,凸显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期待在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以及各位专家的顶层谋划和指导下“高新教育”再创佳绩,全面实现“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目标,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田鸿鹏局长主要从七个方面向与会专家介绍了高新区教育发展情况,七个方面排在首位的是“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顶层设计”。田局长如是讲道: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的落地,使得高新区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科研和专家资源优势,希望今后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与高新区共同携手整体规划高新区教育发展蓝图,来自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的顶层设计对我区探索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总结推广教育发展典型经验,全面提升我区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加快建设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具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田局长表示此次高新实验区一行赴京的主要目的就是请来自教育部的领导、专家对高新区基础教育五年发展规划进行评议、指导,衷心期望与会专家对“发展规划”不完善之处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田局长诚恳请教、一腔热血谋教育发展的虚心态度赢得了在场诸位专家热烈的掌声和称赞。
张书杰副局长在会议中对高新区“发展规划”制定情况进行了简要说明,同时希望在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支持、帮助下,使高新区校本课程建设项目、深度学习项目、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项目等方面有重大突破,争取五年内有3-5所学校通过NCCT项目认证,促进高新教育实现跨越发展,实现高新教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田慧生主任在会议中讲话
田慧生主任在会议中指出:本次“论证会”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邀请到的均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方面最顶级专家,尤其谈松华教授是我国中长期教育规划最核心起草人之一。在向与会专家介绍《郑州高新区基础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时,田主任首先肯定了该发展规划制定的完备与聚焦,“规划”鲜明体现出高新区今后五年最迫切的教育发展需求,盼与会专家就此《发展规划》提出中肯意见和建议,尽早尽快整合开发出适应高新区区域发展的完整课程体系,以提升“高新教育”内涵发展,切实提高高新实验区教育发展层次。
谈松华教授在听取各方面介绍后强调:高新实验区的“发展规划”总体制定上规范、合理、全面、实实在在,思路清晰,突出了极强的发展优势和目标定位。同时谈教授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指出,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能脱离区域环境,而应当是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此《发展规划》在制定中应加上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情况和未来走向,教育的发展要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下谋求变革和进步,实验区是一个“探索者”,要不断创新,主动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变化需求。
谢维和教授在规划指导中谈笑风生对高新教育寄予深深厚望
谢维和教授在会议中指出:课程改革应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新实验区在“发展规划”中要明确表达出来,对此提出三条具体修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明确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目标;二是在课程中要体现不同阶段德育的具体任务,治人之本是礼义,治己之本是廉耻;三是要把德育与学科课程——即智育紧密结合起来。谢教授进一步强调,可以在高新区内部加强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各阶段之间的衔接,提倡建立九年一贯制,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有着极大的培育优势,要在《发展规划》中把对学生德育、智育的培养体系进行统筹设计。
原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局长陈伟骏针对《发展规划》中“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提出了修改建议:一要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二要培养学生国际合作意识;三要培养学生国际交往能力。同时陈局长提出“高新教育”若想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就要抱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可以尝试在全区中小学配备来自英语国家的口语教师,这就是敢为天下先改革精神的具体体现。
陈伟骏局长对高新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设意见
辛涛教授在会议中就“学生核心素养与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为高新教育考察团做了一场高品质报告。据了解,报告初始辛教授提出一系列教育元问题:我们到底需要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为谁培养?问题引发与会人员的深度思考。辛教授根据问题提出分别从“核心素养的提出缘起与概念内涵、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的建构、评价改革促进核心素养发展、课程标准基本框架与核心素养的关系”等若干方面对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做了精心的讲解和梳理。与会人员认真听会、勤于笔记,对“核心素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会议中,还有秦春华院长、汪明主任、罗强副校长等知名专家分别对《发展规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处长、副研究员张珊珊在专家发言之后着重强调,希望高新实验区在此次会议之后认真梳理、吸收专家意见,在原先《发展规划》基础上,努力把经过专家修订建议的“新发展规划”拟定好、设计好、完成好。就高新区区域教育未来发展,张处长提出两个期待:一是高新实验区要实现教育家办学,努力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使每一位校长都成为优秀的教育家;二是在课程改革发展中对自身要有高质量、高标准的要求。
田鸿鹏局长表示,对于张处长恳切的建议,高新实验区将认真吸取和领会,努力在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引领下促进高新实验区教育改革工作取得实际成效,积极发挥区域教育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区域教育大发展。田局长进一步指出,通过本次论证会,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顶尖专家对高新实验区寄予的厚望令高新教育人极为感动,专家们所提的意见和建议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方方面面切中问题要害,不仅接地气而且可操作性强,在论证会后高新实验区将及时对各位专家的讲话精神认真梳理、积极落实,在接下来的教育改革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好、理解好、使用好,积极发挥评价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
姚五洲副主任在会议中再次代表郑州高新区管委会对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表达深情谢意,感谢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对高新教育的扶持和帮助,感谢参与本次论证会的诸位顶尖级专家的辛勤付出;同时指出,高新实验区要在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的精心指导帮助下,努力把“规划”落实好、实施好,让“高新教育”走上创新发展的快车道,作为中部六省唯一一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高新教育”的发展格局不仅仅是郑州高新区的教育,目标要更加深远,整个高新教育系统强有力的发展要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做好服务保障,为“高新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做好重要支撑。
此次赴京参与“郑州高新实验区教育规划”专家论证会的随行人员还有:高新区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课程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张书杰,高新区教体局党委委员、郑州中学校长高正起,郑州市第五十八中学校长董震、郑州中学附属小学校长华勇、郑州大学实验小学校长刘洋、高新区八一中学校长王全胜,郑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郑州中学副校长李兰,郑州中学副校长宋振国、高新区教体局课程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张谦、高新区教体局办公室副主任汪春蕾、高新区教体局课程改革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濮亚伟。
(责任编辑:张龙威 宗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