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德育”为学生插上“隐形翅膀”
发布时间:2017-10-10 16:50:0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
“隐形德育”的核心与关键就是需要建立一支“隐形”的德育工作队伍。在学校层面,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有明晰的德育工作队伍,但在学生面前却有意淡化这些人员的身份,校长、主任、团委书记、生活教师、门岗等人员在学生那里都被称作“老师”。这些“老师”会和学生争着捡拾地上的垃圾,师生相遇时先向学生问好,经常在餐厅和学生同桌就餐,在操场上和学生同身份比赛……这些细节,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师生平等,并乐于接受他们的教诲,为德育工作打开畅通渠道。
在德育方法的选择上,该校尽量避免使用简单的表扬、粗暴的批评这种定性的结果式品德评价,而注重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在活动中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提高,获得成功感。该校开展了师生互助班务管理系列活动、生生互促系列活动、班家互动系列活动、校企合作系列活动、学生自主体验活动等,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格品质。
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建立了完备的有关学生管理的系列纪律条款,但该校要求老师们把纪律融进脑海里,变成具体的方法,而不能生硬地作为处理违纪学生的手段。学校基本上不使用“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这些处分。同时,通过校园文化,把纪律直观化,让学生通过潜移默化而变成自觉行动。学校虽然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挂牌后没学生愿意进,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接受心理咨询会被误解为有心理问题。于是,学校把心理咨询室改为“学生活动室”,把心理咨询工作放到师生不经意的交流中,放到学生活动、集会、游戏等形式中去做,收到良好效果。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的“隐形德育”工作,为学生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带动学生坚定地飞翔……
(本报记者巴富强通讯员张永久)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