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孩子在幼儿园会不会想我?”“他会不会被同学欺负?”又是一年开学季,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但许多家长却陷入焦虑中。
从幼儿园到大学,几乎每个阶段,总会有家长“放不下”“放不开”。对此,心理专家表示,都说孩子依恋父母,但从某种程度来讲,有时父母对孩子的依恋更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然有许多离别,家长应调整好心态”。
现象1
孩子入园年轻父母心神不宁
“每到这个点儿,我都想请假去接娃。”昨日上午11点,大河报记者在读者王女士办公室见到她时,她显得心神不宁。
王女士的女儿名叫天天(化名),前几天刚上幼儿园。因为听说小孩去幼儿园的时候会哭,王女士便在网上查了许多应对方法。但到了开学那天,王女士反而焦虑起来,“从她出生就没离开过我,女儿一个人行不行啊?”“万一有小朋友欺负她怎么办?”王女士越想越担心。
到了幼儿园门口,天天果然大哭起来,王女士鼻子一酸,没忍住眼泪,但还是狠下心,跟老师说了两句话便离开了。几天过去了,王女士的焦虑有增无减,每天临近中午吃饭的点儿,她就开始担心女儿能不能吃饱。
和王女士有相似情况的,还是读者秦女士。她的儿子丁丁(化名)也是前几天入园,状态越来越好。这下,反而轮到秦女士不安了,“孩子真是大了,也不依赖我了,以后我和儿子的关系会不会越来越远?”秦女士说,最近,她有点心理不平衡。
现象2
孩子远离,空巢父母牵肠挂肚
焦虑的不只是幼儿园孩子的父母,作为大学新生的父母,许多人面对和孩子分离的局面,也会感到不适应。
“天凉了,把短裙收起来吧。”这是最近几天读者赵女士跟女儿婷婷说得最多的话。赵女士家住郑州,女儿婷婷今年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虽然女儿刚走一个星期,赵女士却觉得度日如年。
“没离开过我,她肯定照顾不好自己。”赵女士说,之前,她很少让女儿做家务,这次女儿离开家独立生活,她十分担心。
担忧之下,赵女士总是忍不住给女儿打电话,次数多了,婷婷会有些不耐烦,这让赵女士有些失落。
读者田女士在儿子上大学后,突然不知道该怎么生活了。她说,以前,她所有心思都在儿子身上,日子辛苦但很充实。儿子一走,她的心空了,“总觉得没啥干的,这应该就是空巢父母的状态吧”。
分析 多种原因,造成“分离焦虑”
“父母和孩子分开之后的焦虑、担心属于正常情况,这叫分离焦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晓辰说。
刘晓辰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父母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一点点培养亲密关系,在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的同时,也会让父母产生依赖。相对于儿女,父母牵肠挂肚的情绪会更明显。因为在父母眼里,孩子是弱小的、需要照顾的,不在身边,便容易焦虑不安。当一个人被依赖时,会产生相应的价值感、自豪感,如果孩子在离开父母时没表现出焦虑、不舍,父母形成的价值感、自豪感难免会降低,从而出现焦虑情绪。
然而,对孩子来说,他们是不断成长的,充满探索欲望,这也注定,他们与父母会渐行渐远。如果父母没有处理好“分离焦虑”,孩子很可能会产生内疚情绪,“他们会认为,父母这么不舍,自己如果没有回应,就是冷漠和自私”。
建议 两大建议,帮父母摆脱焦虑
“父母必须摆正心态,接受与孩子‘渐行渐远’的事实。”刘晓辰说。此外,她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第一,父母应该明白,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会渐渐有自己的思想、朋友、生活。只有脱离父母完成人格独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不放手,很可能造成孩子的“巨婴”心理。
第二,父母爱孩子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能失去自我。刘晓辰说,很多父母在有了孩子之后放弃了自己的爱好、事业。然而,从长期来看,这是不利于亲子关系健康发展的。因为没有人希望被24小时关注,这会给被关注的人带来压力,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还会产生逆反心理。而且,如果父母关注的点越来越窄,不注重自身的成长,随着孩子的成长,与孩子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关系可能真的会“渐行渐远”。
“和孩子一起成长,并学会放手,这种渐行渐远,是一种升华。”刘晓辰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但父母也应该用更加科学的爱对待孩子。
(声明:本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本网站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