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开辟就业新天地
发布时间:2017-12-18 15:47:16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原标题:“互联网+”开辟就业新天地 新职业提供更多选择,95后毕业生“快乐就业”

资料图片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资料图片
□记者樊雪婧
核心提示|私人旅行策划师、大数据架构师、段子手、运动治疗师、时尚博主、数字视频策划师、电竞游戏指导、酒店试睡员……这些你不曾见过的新名词,正是95后大学毕业生们眼中,对于职业的热门之选。
近日,2018年校园招聘如火如荼。大河报记者走访发现,在网络催生新职业的社会背景之下,大学生就业选择变得更多。当薪水、福利、晋升、稳定都不再成为95后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参考指标,“快乐就业”倒成为了不二之选。
故事1
我的办公室,在路上
作为一名“旅行骨灰级发烧友”,1996年出生的新郑大男孩王梓,足迹已经遍布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如今,因为这一爱好,面临大四毕业求职季,他一点也不慌,成功应聘成为一名私人旅行策划师,工作地点在北京。
用王梓的话说,“我的办公室在路上”。制定线路并进行体验,详细规划旅途中的交通、食宿、观光、购物等,通过公司旅游平台向顾客出售私人订制攻略,并实时解决旅途中的各种问题,这就是他的全部工作。“最重要的是私人订制,踩线体验时就要考虑多种因素,好在这么多年的旅游经验给了我很大帮助。”
王梓举例说,比如同一个目的地,亲子游、老年游和蜜月游,所定制的路线、交通和食宿完全不同,根据不同路线,顾客提出的问题也会不同,但他都要一一详细解答。
像王梓这样的私人旅行策划师并不少见,随着私人订制服务渐成风气,王梓和同事们的薪水也是水涨船高。“一点也不担心,工资还比同龄人多,最重要的是工作起来特别开心,因为这是我的爱好嘛。”
故事2
我的工作就是,带你买买买
在校园里,余文(化名)算得上是院花级的人物,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微博的时尚博主。就读于郑州某高校英语专业大四,辅修服装设计。面临毕业季,她组建了自己的公司,开始了时尚创业。两年前,受意大利时尚博主的启发,余文开始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日常穿搭和时尚造型,带着一众网友买买买,如今,她的微博账号拥有了大批拥趸。
“一开始并没想太多,女孩子爱美嘛,收拾一两个小时的造型想让更多人看到而已。没想到自己发布的照片会赢得那么多点赞和转发,时间一长和粉丝们成了好朋友,就越来越有动力了。”余文说,之前只是单纯地分享,后来不少粉丝提议,希望能够出自有品牌服装,于是才有了公司。
“现在,第一批制衣已经推出了,销售量还不错,给了我很大信心。”余文说,妈妈也很支持,经常穿着我设计的服装去上班。毕业后,她准备继续深造学习。“流行设计发展很快,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说法
互联网助力,95后大学生拥有更多选择
王梓、余文的选择并非个例,互联网+催生大量新兴职业,让95后毕业生们有了更多选择。一项调查数据显示,“95后”最向往的职业排名是:网红、配音员、化妆师、游戏测评师和cosplayer(角色扮演者)。“95后”选择创业的人群中,46%的人会选择海淘、自媒体等新兴互联网创业项目。
对于95后毕业生的新选择,国家二级人力资源师杨滨表示,95后这一代出生在互联网大潮席卷的世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长大,他们的选择带有明显的互联网属性。他介绍说,其实,互联网时代的就业思维早已转变,思维转换必然带来职业规划转变,由此选择新职业也是必然的结果。“作为职业的新新人类,95后甚至00后的就业观发生了很大改变,就业方式也展现出与传统就业市场的差别。对职业的选择上,他们不以钱途为标准,而更在意是否兴趣使然,他们愿意选择自认为有价值的职业,更愿意选择快乐就业、快乐生活。”
变化
练内功+外保护,才能将新职业进行到底
“新兴职业出现时间短,必然会缺失行业规范和标准,还有可能存在就业市场监管的盲区,所以,毕业生选择新职业就业没有问题,但也要懂得利用合同关系保护自己。”杨滨表示,目前,不少互联网工种暴露在没有劳动合同保护的就业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前,一定要谨慎选择,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五险一金”等。
此外,杨滨也坦言,互联网催生的很多新职业,目前并不需要职业许可和认证,但这并不代表就业门槛下降,不少新兴职业更需要复合型人才,讲究“一专多能”。“互联网时代,择业、就业、创业,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不同于传统行业的招聘标准,新兴职业更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更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更需要承受压力的能力。”
因此,杨滨建议,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更要苦练内功,不仅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更要锻炼个人的复合才能。“首先,改变成绩决定一切的想法,课堂以外的时间要充分利用好,多参加社团和集体活动,培养个人复合素质,同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不管是否创业,都对以后的就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建议
新旧职业更迭加快,“第361行”不再新鲜
如此多的新兴职业蓬勃兴趣,95后毕业生们表示“支持”,但最大的烦恼莫过于家长的反对。对此,杨滨表示,新旧职业的更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家长们不必担忧。“十多年前,家政服务作为新职业出现时,人们称其为第361行,发展至今,家政服务已经普及到普通家庭,第361行再也不再新鲜。”杨滨说,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部分职业的新旧更替,比如前十年常见的磨刀磨剪子、自行车修理工等,现在几乎已成为上一辈人的回忆。
他还给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新版,与1999年第一版相比,新增347个职业、取消894个职业,共计减少了547个职业。目前,我国现有职业2000余种,且长期处于更迭变化之中。
杨滨坦言,在不少家长眼中,传统实体经济就业更被认可。但在今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在就业方面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随着互联网+深入各个领域,很多新职业纷纷崭露头角。“比如,大数据架构师、云服务专家、数据科学师等,多年前并不存在的这些职业,现在却变成了企业争抢的当红职位。”
此外,他还介绍说,以前人们找工作找的是一个稳定的劳动关系,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择业机会很少。但如今,互联网不仅为就业、更为择业提供了无限可能。同时,互联网环境下,自雇佣或者无雇佣型劳动关系开始出现,不少有能力的互联网从业者能身兼多职,职业也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