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打造“15分钟健康圈”

发布时间:2017-08-11 17:48:26 来源:大河网

 

许昌市在全省较早实行了“片医”团队签约服务新模式,率先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示范乡镇(社区)创建活动。图为东城区半截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本版图片均由牛原摄

许昌医疗专家为深入禹州农村群众进行义诊

许昌市魏都区文峰街道办事处毓秀社区东文峰小区,医疗志愿者对居民常美荣免费进行血压测量

 

 

□许昌观察记者董学彦王烜

想在家门口看病?没问题!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辐射城区;生病了不能出门?没问题!“片医”上门为您诊疗;想学点儿健康知识?没问题!专业的健康知识讲座等着您……伴随着许昌市“15分钟健康圈”民生工程的深入实施,这样便捷的就医体验开始走进百姓生活。

市民在城区的任何一个地方,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是许昌市着力打造的“15分钟健康圈”。去年以来,许昌市投入上亿元“真金白银”,高标准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站点,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发展,为构建“健康许昌”打下坚实基础。

许昌的“15分钟健康圈”,“圈”出了灵活的就医方式,“圈”出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更“圈”出了许昌市民的健康新生活。

从“旧貌”到“新颜”——

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境好、设施全,医疗水平不错,服务也周到,我们看病很方便。”7月24日,在许昌市区半截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滨河名郡小区居民张甲娥对社区医疗服务赞不绝口。

72岁的张甲娥患有心脏病,腿脚也不方便。过去,每年儿子都要带她去大医院做一次体检,距离远、排长队不说,一次花费至少上百块钱。自打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后,不仅省时省事,还可以在做健康检查时享受优惠。

全新的半截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着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医疗服务,设置有全科诊室、中医诊室、眼科诊室、康复理疗室、预防接种室、妇幼保健室、按摩理疗室、B超检查室、化验室等,还有敬老服务办公室,到此就医的群众络绎不绝。

在五一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成的5层医用综合楼拔地而起,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标准化、人才队伍专业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可以充分为辖区4.3万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工作。

“过去,我们的办公地点是一座被评估为‘危楼’的两层小楼,办公场地狭窄、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发展。如今,我们的办公场地超过1500平方米,条件改善了,服务群众的干劲更足了!”谈起变化,五一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于雷打开了话匣子:“政府还会给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流动性体检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大型彩超等先进设备,推动我们的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去年以来,许昌市以居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一口气新建和改扩建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了每3万—5万人拥有一个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实现基本公共医疗服务全覆盖,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迈进全省第一方阵。

基础设施要改善,服务水平更要提升。为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许昌市积极对社区医护人员开展各项培训,每年开展1次市级全科医生培训、4次区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并对全体社区医师进行技术培训,不断规范社区医护人员工作,提升其服务能力。

如今,许昌市城区基层医疗卫生站点全部具备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功能,吸引群众在基层就医的磁力大大增强。

从“坐诊”到“上门”——

“片医”来到市民家中

家住许昌市豫园社区的孤寡老人刘名花对一件“小事”念念不忘:那一次她发烧、咳嗽,魏都区西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片医”王文平知道情况后,立即带着护士来到家中进行治疗。两天后,刘名花的病好了,但嗓子里有痰咳不出来,王文平又到家中帮她叩背除痰,并进行饮食指导。

“社区‘片医’给我建了健康档案,定期上门体检。我啥时候有个头痛脑热,他们都上门看病,从来没有不耐烦……”刘名花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许昌市借鉴“片警”服务模式,开展了管理网络化、服务片区化、责任一体化的“片医”团队服务。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区配备一个由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生、专业护士等技术人员组成的“片医”服务团队,制作印有“片医”姓名、联系电话的公示牌并悬挂在各个居民小区的显眼位置。以签约医生为代表,“片医”服务团队与居民签订统一的服务协议,提供高质量的社区医疗服务。

“‘片医’服务团队定期到居民家中进行随访,提供健康教育指导,客观、真实、全面地记录和反映随访对象的健康状况。”西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刘今华说,随访对象的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即时更新,群众有需要的话可以随时上门服务。

“片医”沉下去,服务提上来。过去,医生都是坐在诊室里,等待患者来看病;现在,医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定期走进社区,上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受到百姓欢迎。一项调查显示,许昌市民对“片医”满意率在90%以上。

截至目前,许昌市城区共组建“片医”服务团队109个,签约21万户451097人。

从“单干”到“共享”——

“医联体”整合医疗资源

查看心电监测数据、进行诊断治疗……家住建安区汪坡社区的王婷,最近在家门口体验到三级甲等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这得益于许昌市中心医院与建安区张潘中心卫生院建立的“医联体”。

“医联体”是区域医疗联合体的简称,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单位组成。今年以来,仅许昌市3家三级医院就与26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了“医联体”。

为啥要建“医联体”?这是现实的迫切需求,也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需要。

来自许昌市卫计委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全市84家一级医院年病床使用率、诊疗人次分别为58.49%、169.85万人次,而3家三级医院年病床使用率、诊疗人次分别为90.03%、150.2万人次。也就是说,三家大医院的诊疗量,接近84家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数量之和。通过组建“医联体”,把大医院的技术传到基层,把大医院的医生引到基层,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以此打破“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怪圈”。

在今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被列为迫切需要建立的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我省确立了2018年省辖市50%的县(市)区都要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许昌市制定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率先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医联体”让医疗资源下行、医疗重心下移,成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强弱联手,“大”“小”互动,组建“医联体”,实现了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更为患者就医带来了很多便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可以全天候享受到市级医院专业的超声科医生、影像科医生等提供的医疗服务;重症患者转诊设有绿色通道,救治会诊服务平台24小时开通……

与之同时,许昌市以脑卒中等常见病种为切入点,以许昌市中心医院为龙头,突出抓好6个县级急救中心、100个基层急救网点建设,建立上下贯通的医疗救治网络,形成了中心城区半小时、市域范围2小时急救圈,让急危重症患者及时得到救助。

从“失衡”到“均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城市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尽管许昌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历史“欠账”等原因,还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不合理、面积不达标等问题。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许昌市委书记武国定说,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是惠及百姓健康、增进民生幸福的前沿阵地,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有力抓手,要切实打造好“15分钟健康圈”,把为民惠民落在实处。

为此,许昌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实施意见》,新建、改扩建和规范提升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满足中心城区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围绕“建”的问题,许昌市明确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由政府财政予以支持,各级财政先后投入1.3亿元资金,实现每个街道办事处拥有一处面积不低于15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群众就近即可享受到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

围绕“管”的问题,许昌市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分类管理,做到标识、样式、科室、装备、信息系统、规章制度等“六统一”,力争到年底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省级示范标准。他们还发挥健康教育的前沿阵地作用,通过宣传动员、政策激励、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养成健康、卫生、文明的生活习惯。

围绕“人”的问题,许昌市通过从公办医院调剂、定向招聘、聘请专业人员等方式,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队伍。同时建立逐级培训机制,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预防保健、注册护士、药学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使其充分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从“失衡”到“均衡”,从“求温饱”到“求健康”,许昌市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健康河南”战略,出台了《关于建设“健康许昌”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通过开展“健康许昌”建设,到2020年使全市人均寿命达到77.5岁,基本实现“8个人人享有”的目标: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人人享有15分钟健康圈、人人享有15分钟体育健身圈、人人享有洁净饮水、人人享有清新空气、人人享有安全食品药品、人人享有健康向上心态。

建设“健康许昌”,离不开健康产业大发展。许昌市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依托“药都”品牌优势,谋划到“十三五”末建成百亿元级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抓好国家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确保2020年实现年产值150亿元以上;促进医疗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年底前实现一批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护理院牌子并开展养老服务,探索实行城乡年满60周岁独生子女父母住院护理补助制度。

健康需要呵护,理念需要践行。许昌市通过补短板、建网络、强服务,打造“15分钟健康圈”,切实增强居民的获得感、认同感、幸福感,使市民就医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在共建共享中收获了更多发展红利

(责任编辑:张龙威 宗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