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启动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
发布时间:2019-10-11 15:32:09 来源:鹤壁日报
近日,我市启动了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至2021年,我市将重点围绕汽车电子电器与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和新材料、绿色食品、镁精深加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人口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产业,针对产业发展优势和方向,突出市场导向和产业化目标,支持研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产品,以优势领域核心技术的重点突破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这是记者10月10日从市科技局了解到的。
培育壮大“四个一批”。围绕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创新需求,以建设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人才、机构”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以项目为牵引,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提高科技供给质量和效率,带动产业整体提升。
推动重大创新载体发展。复制推广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依托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功能区及创新龙头企业,分批次推荐申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点)。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开展创新型县区建设,积极争创省级创新型县区。各县区按科技创新水平进行分类,分别确定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路径和举措,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实现县域差异化、可持续发展。实施高新区提档升级工程,争取两年内全省高新区评估达到优秀水平,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区。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围绕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绿色食品、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口健康、环境保护等领域,每年组织实施5项市级重大创新示范专项、10项县(区)创新应用专项,力争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自主创新产品。
推进科技开放合作。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发挥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作用,持续提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天津大学鹤壁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推进“一带一路”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支持举办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
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河南省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通过优化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发挥现有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促进国内外优质创业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我市集聚,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持续做大做强“科技贷”“科技保”“专利贷”等信贷业务。
预计到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达到100家,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达到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以上,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鹤壁日报首席记者 陈海寅)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培育壮大“四个一批”。围绕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创新需求,以建设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人才、机构”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以项目为牵引,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提高科技供给质量和效率,带动产业整体提升。
推动重大创新载体发展。复制推广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依托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宝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功能区及创新龙头企业,分批次推荐申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点)。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开展创新型县区建设,积极争创省级创新型县区。各县区按科技创新水平进行分类,分别确定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路径和举措,研究制订工作方案,实现县域差异化、可持续发展。实施高新区提档升级工程,争取两年内全省高新区评估达到优秀水平,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区。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围绕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与新材料、绿色食品、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口健康、环境保护等领域,每年组织实施5项市级重大创新示范专项、10项县(区)创新应用专项,力争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自主创新产品。
推进科技开放合作。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发挥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作用,持续提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天津大学鹤壁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推进“一带一路”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支持举办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
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积极推进河南省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通过优化财政科技经费投入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发挥现有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促进国内外优质创业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我市集聚,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持续做大做强“科技贷”“科技保”“专利贷”等信贷业务。
预计到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达到100家,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达到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以上,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鹤壁日报首席记者 陈海寅)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王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