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公益奖功勋人物王淑芳奉献大爱
发布时间:2018-01-02 11:34:45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核心提示:“为自身谋则患,为天下谋则福”,这是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创办人王广亚、董事长王淑芳,坚持公益活动,为河南、为郑州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强大动力。
年终岁尾,在河南日报组织的“首届(2017)中原社会责任大型评选活动”中,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董事长王淑芳女士,从众多的被推选人员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原社会责任金阳光公益功勋人物”荣誉称号。大家一致认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创办人王广亚先生与董事长王淑芳女士获此奖项实至名归,他们做得最好,贡献最大,成绩最为突出,是当之无愧的功勋!
升达学院创办人王广亚博士和女儿王淑芳董事长
回馈桑梓,为河南创建两所大学。众所周知,王淑芳协助父亲在郑州创建两所高水平的本科民办大学,一所是1993年在新郑市创建的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一所是2004年在巩义市创建的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在创建升达学院时,我省高等教育规模较小,河南又是人口大省、考生大省,升学供需矛盾很大。升达的创建,一时感动河南、轰动全国,填补了我省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扩大了我省高中毕业生入学率,使众多中原子女有大学可上。更为可贵的是,王广亚先生曾声明,升达学院不是我的私人财产,是属于国家、社会的;创办升达完全是回报国家、培育人才、回馈社会。王淑芳女士遵照父亲的意愿,多年来一直在升达领取微薄工资,没在财务多支取一分钱。至今,这两所大学已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10余万人。王广亚父女对河南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升达学院被誉为“河南教育史上一座丰碑”。
繁荣文化发展,捐建“艺术馆”。在郑州市城东路北段西侧,有一座别致的建筑——升达艺术馆。只听其名,这好像是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艺术馆,其实不然,它是王淑芳的父亲王广亚先生1990年出资60万美元(当时相当于660万元人民币)专门为郑州市无偿建造的一座展馆,是郑州市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艺术馆。该艺术馆1997年建成后成为郑州一道亮丽的风景,使河南省、郑州市的文化艺术品位上了一个大台阶。
捐建的升达艺术馆竣工开馆仪式
回报家乡建造文化广场。王淑芳深深地热爱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建设发展、村民的生活更为关心。早在上个世纪,她就协助父亲为贫穷落后的家乡——巩义市大峪沟镇海上桥村翻修学堂,修筑公路、创办工厂、美化环境;为本村儿童购置文化用品,购置统一服装;为养老院购置电视机;过春节为村民们分发年货等。前几年天气大旱,她为村里打机井,亲临施工现场,了解情况,处理问题,终于,使清凌凌的地下水被抽出地面,解决了村民浇地和人畜饮水的燃眉之急。
更令人赞扬的是,王淑芳女士协助父亲在家乡修建文化广场,是巩义市和大峪沟镇文化建设的一个闪光的亮点。
投资“升达大桥”,建设“郑州园博园·台湾馆”。走进郑州新郑市龙湖镇,你会找到一条南北穿越镇区的大道——鸿鹄路,(政府规划,这条路以后要和郑州市区的紫荆山路相接)。在该路南端紧邻升达学院校区有一座大桥,被命名为“升达大桥”,这是升达学院创办人、董事长拍板,升达学院捐资600万元兴建的。2017年9月,第11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在郑州航空港隆重举行。
捐建郑州园博园·台湾园
关注教育发展,倾情奉献爱心。从1995年至2012年,王淑芳女士担任河南省第七、八、九、十届政协委员。任期内,她在政协会上提交了“关于民办高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提案。这对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这个提案,不仅引起有关领导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还获得河南省政协“优秀提案奖”。王淑芳十分关爱师生,她积极为教职员工解决“五险一金”问题;她慷慨解囊帮助有困难的师生;本学期开学以后,王淑芳又有一个更惊人的举动,她拿出省吃俭用的50万元,在学院设立“淑芳师德奖”奖励基金,鼓励师德优秀的教职工,受到了全院师生高度赞扬。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