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 78岁老人赶到报社 从胸前的口袋里掏出一沓钱

发布时间:2017-12-09 14:15:57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老爷子不愿留名也不愿出镜,商报记者偷偷拍了张背影
  河南商报见习记者 王访贤/摄
  文苗姐弟俩穿上了志愿者带来的新衣服,显得格外精神
  志愿者供图
  河南商报记者 吴智星
 
  见习记者 陈媛媛 实习生 张贺明
 
  12月7日,本报“暖冬扶贫”栏目报道了漯河市舞阳县马村乡一对为给父亲省看病钱,不舍得吃面条、不舍得买资料的姐弟俩。报道发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截至昨晚发稿,腾讯新闻已有2716条评论,腾讯视频也有近百万次播放量。
 
  7日全天,仅河南商报记者和志愿者代收的善款就已经接近8000元。豫发集团旗下锦荣国际轻纺城、锦荣公益社给姐弟俩的慰问物资也已经送达。
 
  【感动】
 
  拿着报纸
 
  老大爷找到了报社  
 
  “连4块钱一碗的面条都舍不得吃,要省钱给她爹看病,这小姑娘太懂事儿了。”8日上午,郑州一位78岁老爷子赶到报社,拿着12月7日的《河南商报》,感慨万千。
 
  一大早,老爷子先是转了两趟公交车,后来又打的,从西三环农业路口附近的家里赶到位于郑州市东南的河南商报社,花了将近两个小时。
 
  “家里穷不怕,关键是得有志气,困难时我们帮一把,以后得好好学习,改变命运。”临走时,他从胸前的口袋里拿出1000元钱,一定要河南商报记者帮忙转给文苗姐弟俩。  
 
  【汇聚】
 
  天南海北的关心
 
  打“爆”爱心电话  
 
  从6日晚报道发出后,河南省福兴儿童公益基金会的志愿者段续龙和记者的电话、微信好友申请就没有停过。
 
  记者统计,7日全天共收到了54位微信好友申请、39个来电,询问文苗姐弟俩的情况,想要给姐弟俩捐款捐物。
 
  7日上午9点,一个来自美国的电话中,陈小姐说:“看着姐弟俩这么懂事,我想起了我爸。”她说,现在在国外,下月回国想跟父亲一块,到文苗家里看望文苗一家。江西的读者说,看到报道十分感动,这周正在出差,下周回去就让公司财务给文苗家转两万元。
 
  与记者联系的爱心人士有要给姐弟俩捐款的,有想每月给姐弟俩寄送些伙食费的,有想给姐弟俩寄送衣物追着要孩子身高鞋码的,也有想给孩子寄送文具、课外读物的,还有想为文苗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 
 
  【温暖】
 
  善款、物资送到了
 
  姐弟俩穿上了新棉衣  
 
  段续龙说,他的电话一样被打“爆”了,“我这里收到了近5000元的善款。”
 
  8日上午,段续龙起了个大早,将记者和他本人代收的近8000元善款送到医院,交到了文苗爸爸李召红手中。
 
  此前,豫发集团旗下锦荣公益社为姐弟俩准备的慰问物资已经寄送到段续龙手中。段续龙带上几位志愿者,把慰问物资送到了文苗姐弟家里。
 
  “我们乡有一位爱心人士7日晚上跟我联系,不仅捐助了500元,还给两个孩子各买了一件新棉衣。”
 
  段续龙说,“我在群里招呼了一声,今天上午跟我们的几个志愿者一块儿,把物资送到了文苗家。”  
 
  【回应】
 
  善款尽着孩子用
 
  余下物资转赠福利机构  
 
  如潮的善款物资,将来怎么使用?
 
  李召红跟记者说了自己的想法。“文苗就要读初中了,苗闯也要读五年级了,先顾着两个孩子的伙食费、学杂费。”他说,打算把收到的善款用在两个孩子身上。
 
  对于爱心人士捐赠的过冬衣物等物资,他说:“俺这俩孩儿穿不了这么多衣服,也用不了这么多东西。”他说,姐弟俩用不完的衣服,他想要转赠给当地的福利机构。“俺孩儿不冷了,得让其他可怜的小孩儿也过个暖和的冬天啊。”  
 
  【相关新闻】
 
  这些爱心人士
 
  想帮小世坤圆“帽子梦”  
 
  河南商报讯(记者 吴智星 见习记者 陈媛媛 实习生 张贺明) “伏牛山8岁放羊娃小世坤,想给养父换顶新帽子”一事,一经见报,反响强烈。
 
  8日下午,郑州“投币哥”906路公交车长郑景军看到《河南商报》报道,立马联系说要帮孩子圆梦,给他养父买一顶帽子寄过去。而他只是想给小世坤圆梦的人之一,还有很多爱心人士,都联系了河南商报记者。
 
  上海的媛媛看到小世坤的报道,让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住的农村。她说,想给小世坤买一些衣服和书,让他过个暖和的冬天。
 
  宋女士看见可怜的小世坤,觉得他和自己的孩子特别像,“瞬间心软,必须给他寄点东西。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大家各尽其能,帮助小世坤一家。”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