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警方3个月抓获公司类诈骗嫌犯1228人 报10类电信诈骗手段

发布时间:2017-12-01 09:43:56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 宋向乐)网上遇到"白富美"先不要开心,你可能遇到了团伙诈骗。11月30日,郑州警方召开"‘践行十九大民警听民生’暨电信诈骗被骗资金返还仪式"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全市打击电信诈骗犯罪情况,并宣布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郑州公安反诈骗宣传日。会上,郑州警方还总结了10类电信诈骗的常用手段,在此提醒市民擦亮眼睛以防上当受骗。

  郑州警方现场返还了131万元被骗资金

  数据

  郑州今年电信诈骗发案数下降近一半

  据郑州市公安局犯罪侦查局副局长王伟东通报,今年以来全市打掉电信诈骗团伙数同比上升39.56%,抓获嫌疑人数量同比上升52.6%,破获案件数同比上升9.87%,发案数同比下降41.83%,涉案资金数同比下降24.71%,实现了"两升两降"的目标。

  据郑州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中心陆续接到群众报警,尤其以投资理财为由虚构炒白银、炒期货、邮币卡、原油、天然气、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手段实施诈骗的案件多发。

  此类诈骗的通用手法就是利用QQ、微信等聊天软件冒充女性头像,进行"三方聊天"引诱受害人上当。今年9月份以来,在全市公安机关集中开展的百日会战行动中,全市公安机关共打掉公司类诈骗团伙4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28人,刑拘902人。

  措施

  警方、银行、电信运营商三方联手止骗

  如何将老百姓的"钱袋子"捂好,郑州警方架设了三方通话系统、银行、电信运营商入驻。

  凡是接到电信诈骗警情,立即通过三方通话系统切至反诈骗中心接警席位,由反诈骗中心接线员问明涉案账户、被骗资金、涉案通讯工具等主要信息后,录入反虚假信息诈骗联动平台,警情迅速推送至打击处置组,处置组民警按照中心工作流程同入驻银行建立起的联动模式,简化了报案流程、缩短了处置时间,为资金拦截赢得了宝贵时间。

  数据显示,2017年入驻银行共计查询涉案银行卡1.9万张,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参与反诈骗中心建设,构建网上作战平台,实现了诈骗电话和网址的快速封停和阻断。

  除此之外,郑州警方还通过与企业合作、开通反诈咨询热线0371——66221110、被骗资金原路返还等手段保护群众的财产安全。

  目前,全市冻结电信诈骗案件涉案资金4150万元,完全符合返还条件的有1600余万元,其余冻结资金下一步将由反诈中心牵头指导各办案单位负责,尽快将符合返还条件的被骗资金全部发还。

  发布会现场

  通报

  10类新型诈骗手段特点

  投资理财类诈骗

  未经官方授权,谎称挂靠某大宗交易平台,进行炒贵金属、原油、沥青、期货、红酒、红木、金丝楠木等,以高收益为幌子实施诈骗。

  炒外汇类诈骗

  冒充境外金融机构代理商,通过注册聊天软件,盗用美女头像,发展恋爱关系的方式发展下线,以炒外汇的方式进行诈骗,受害者损失惨重。

  事实上,除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官方网站公布的36家银行外,其他任何第三方都是诈骗平台。

  微商代运营类诈骗

  诈骗分子盗用网络图片,冒充"白富美",以交友为由,借机推荐微信商城,谎称可以帮助受害人开设网店,收入可观,骗取受害人加盟费及套餐费。

  淘宝代运营类诈骗

  依托淘宝平台,谎称帮助受害人开设淘宝店,骗取受害人网店设计费、维护费等。

  荐股诈骗

  冒充"白富美",以交友为由,给受害人推荐无任何资质的"股票分析师","分析师"给受害人发送股票分析软件,之后以软件升级才能赚钱为由骗取受害人钱财。

  办理大额度信用卡类诈骗

  通过贴吧、论坛、QQ、微信和散发名片、张贴小广告等形式发布办理高额度信用卡信息,骗取受害人缴纳高额手续。向受害人邮寄伪造的信用卡,然后以激活、认证等借口骗取受害人向骗子账户转账。

  网络赌博类诈骗

  嫌疑人通过"一元购"、"真人百家乐"、"博彩"、"澳门游戏"等一系列的网络平台,宣传高回报、无风险,在后台控制虚拟数据,骗取受害人进行赌博,从而诈骗受害人的钱财。

  更换电话号码冒充熟人类诈骗

  "你好,我是王某,我的电话号码更换为138***1111,请惠存。"嫌疑人向不特定人群发送这样的消息,如收到此短信后回复"收到"、"好"等消息后便会成为骗子的重点诈骗对象。骗子便会以生病、急事等借口冒充熟人向受害人索借钱财。

  利用QQ(微信)针对公司财务会计等特定人群诈骗

  骗子通过搜索公司财务会计的QQ(微信)号后,建立QQ(微信)群,骗子在群里伪装成老板、经理,询问公司账目资金情况,以签合同、交易等借口向会计下发转账指令,诱骗财务会计使用公司账户向骗子转账。

  收藏艺术品、保健品类诈骗

  此类诈骗手法主要针对老年群体,诈骗分子利用老年人手里有闲钱,向老年人推销虚假艺术品,谎称艺术品在将来升值后可以随时帮助受害人卖掉艺术品,利润较大,骗取受害人财物。或谎称某保健品有神奇功效,可延年益寿,并在购买后会有国家补贴等,骗取受害人购买虚假保健品。(线索提供:王洪岩)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宗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