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法律援助申请 7日内应审查并作出决定

发布时间:2023-08-24 16:27:58 来源:河南法制报

      昨日,司法部举行法律援助惠及更多群众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发布新闻发布会。会上,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法律援助中心以及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会上还发布了6起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的典型案例。

      A

      法律援助有哪些新成效?

      自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施行以来,我国法律援助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不断扩大,其权益保障成为当前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方面
      司法部一方面指导地方将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作为法律援助的重点群体,将确认劳动关系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请求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进城务工人员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
      另一方面,提供多元便捷服务,建立法律援助异地协作机制,降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异地维权成本,提高援助服务质效。
      针对偏远地区法律服务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司法部指导地方在省、市范围内统筹调配律师资源
      持续开展“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援藏律师服务团”项目,整合法律服务网与司法行政App、微信小程序功能,通过巡回服务、远程服务、“跨省通办”等方式,困难群众就近就地就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B

      新修订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有哪些新内容?

      为进一步提高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司法部日前发布了新修订的《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程序规定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在便民服务方面,程序规定明确: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向社会公示并及时更新法律援助申请条件、程序等信息,要求加强信息化建设,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为公民获得法律援助提供便利。
      申请法律援助时,不再需要提交经济困难证明表,但如果申请人有能够说明经济状况的证件或者证明材料,可以一并提供;申请人提供材料不齐全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充的全部内容。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法律援助申请之日起7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
      在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方面,程序规定要求:
      法律援助人员要依照法律、法规等规定,遵守有关法律服务业务规程,及时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财物。
      对刑事辩护法律援助案件,强调律师应当依法会见、阅卷,并根据案情提出辩护意见,增加了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的办理要求;对代理法律援助案件,明确了法律援助人员的约见职责和告知义务,规定法律援助人员可以帮助受援人通过和解、调解及其他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受援人有证据证明法律援助人员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可请求法律援助机构更换法律援助人员。

      数据

      ●2022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7万余件,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帮助95万余件,为1980万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

      ●2022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6.8万件、受援农民工52.5万人次。

      ●我国依托乡镇(街道)司法所等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7万余个,依托村(居)委会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26万余个。

      声音

      健全配套制度

      根据法律援助法和程序规定,修订《法律援助投诉处理办法》《法律援助文书格式》和全国刑事、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服务规范,细化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各环节各流程相关要求,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为人民群众获得更加及时便利、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提供制度支撑。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
      加强部门协作

      将积极协调民政、税务、住建等部门建立健全相关工作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法律援助机构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好核查职责。加强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工作衔接和沟通配合,保障法律援助法和程序规定所确定的办理案件相关工作制度落地落实。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