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不和谐 孩子易走偏

发布时间:2018-05-31 14:55:22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迷途少年和父母抱头痛哭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邵可强文图
  核心提示|六一儿童节到来,在给孩子们庆祝节日的同时,河南各级检察机关也同步开展各类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宣传、帮教等活动。
  专业人士总结提醒说,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自身、家庭和社会等,其中家庭中家长角色的扮演至关重要,家长要给孩子构建一个和谐幸福的成长环境。
  现场 高墙内迷途少年现身说法
  5月30日上午,河南省郑州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下简称“郑州未管所”)内,郑州市金水区检察院联合郑州未管所举行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启动仪式”活动,郑州纬一路小学百余名师生及学生家长现场参加。
  “同学们好!我希望我的故事不会发生在你们身上,也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你们带来警示和反思……”小林(化名),今年16岁,登封市人,因犯抢劫罪获刑后在郑州未管所服刑,认识到错误的他勇敢走上讲台,现身说法。
  台下小林的父母听到孩子的诉说,不禁掩面痛哭,聆听的100多名师生和家长也感慨唏嘘。不少学生家长说,这样的法制教育课让他们印象深刻。
  措施 我省最大限度保护和救助未成年被害人
  据介绍,对涉罪未成年人,我省坚持宽容而不纵容,最大限度地教育、感化、挽救。我省各级检察机关也不断探索实践。
  5月30日上午,全省首个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中心在郑州市二七区检察院揭牌成立,一方面,作为专业社会力量,为涉罪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民事行政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受理未成年人的法律咨询和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线索,分流到相关职能部门,实现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需求与社会资源的有效衔接。
  据了解,检察机关积极促进未成年人犯罪轻缓化处理,完善“少捕慎诉少监禁”配套措施,2017年全省未成年人不捕率、不诉率同比分别上升2.33个百分点、0.63个百分点。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程序,2017年以来,共开展社会调查3694人,帮助申请法律援助4066人。大力开展涉罪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帮扶教育、犯罪预防工作,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提高帮教成效,通过检察机关帮教,2017年全省有4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考上了大学。
  建议 家长构建和谐幸福的环境很重要
  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原因可能是主观、家庭或社会。总结我省未年人犯罪的原因,李健说,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认知能力差、法纪观念淡薄、文化程度低等这是客观存在,家庭及家长的教育也是关键的一环。
  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中来自家庭的“四宗罪”值得家长们思考。家庭结构不完整,离异单亲、留守家庭的未成年人犯罪占到16.8%和11.8%;家庭成员关系不和谐,特别是父母经常吵架打架;教育方法不得当,要不简单粗暴,要不娇纵溺爱;还有就是家庭成员行为不端正,家长酗酒、赌博等。
  如何让未成年人远离犯罪?李健说家长应该给孩子构建一个和谐幸福的成长环境。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把握方向、准确定位,家长注重家风,注重家教,让孩子有一个可传承学习的家规;二是做出好榜样、最好表率,家长应该是孩子生活上的长者,情感上的朋友,学习上的助手;三是用心陪伴、共同成长,家长在生活中增强3种意识:孩子是自己的、可以教育的、未来靠他们自己。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