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管人士: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险资配置权益市场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3-09-12 17:05:08 来源:金融时报
9月1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在保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监管标准不变的基础上,根据保险业发展实际,优化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
由于此次监管标准变化直接影响保险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力度,因此备受市场关注。保险资管行业如何看待当前的A股市场?作为长线资金,保险资金布局权益市场是否已迎来时机?《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保险资管人士。
“组合拳”发挥关键作用
“自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以来,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密集出台,在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维护资本市场信心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首席投资官、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王军辉表示,在宏观政策层面,从房地产和地方债务两大风险入手,加快“稳增长、防风险”政策的出台。包括加快地方债务置换、稳定民营经济、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继续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在资本市场方面,注重“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8月下旬以来,连续出台降低印花税、规范大股东减持和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降低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等政策,在稳定市场信心方面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协同发力,我国经济数据已显现出企稳向好态势。比如,8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这是制造业PMI连续第三个月企稳回升。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更加平衡,叠加经济数据边际改善,地方隐性债务化解措施出台,房地产政策回归常态,芯片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利好因素在不断累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资本市场生态持续改善。
保险资金配置正当时
“从基本面来看,投资A股市场正当其时。”泰康资产首席执行官段国圣认为,在市场信心的恢复过程中,各大指数普遍处于历史低位,国内各行业的库存周期已接近底部。随着稳经济措施持续出台,经济逐步恢复,市场预期明显改善,A股市场基本面因素也将持续增强。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应重视短期积极因素,把握阶段性投资机会。
从企业的角度看,平安集团总经理助理、首席投资官邓斌认为,权益市场已迎来布局时机。“中国有很多企业基本面是非常好的,现金流很强劲、盈利能力很稳定,但现在估值还不到1倍,市净率只有0.5倍,这类企业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在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这些企业也在转型和发展。保险资金有责任积极地参与到这种转型发展中,也愿意配置到这些股票上。”邓斌表示。
另外,我国资本市场机制改革和生态建设更加完善,也更加契合保险资金的配置需求。王军辉表示,首先,A股市场正在推广形成注册制生态,理顺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在优化上市公司治理、加大对外开放等方面迈出更大的改革步伐。其次,证监会进一步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和分红行为,显著增强了对广大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力度。再次,符合政策导向和未来方向的科技创新、战略行业、新兴产业等细分市场快速发展,有助于提升市场整体竞争力,促进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提升。
发挥长期资金穿越周期优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6.82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3.46万亿元。
从全球成熟市场经验看,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耐心资本有助于克服市场短期波动,获得长期回报,与资本市场实现良性互动。
“对于超大体量的保险资金配置而言,追求的是穿越周期的稳定收益,权益配置是保险资金组合配置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邓斌以平安保险资金策略为例,在配置上,坚持“双哑铃”配置结构,其中包含“大哑铃”和“小哑铃”。“大哑铃”的一端是固收类资产,主要是长久期的利率债,是获得稳健收益的“压舱石”;另一端是风险类资产,主要包括股票、不动产、非上市公司股权等,是增厚收益的“助推器”。在风险类资产中还有一个“小哑铃”,一端是分红高、股息高、回报稳的稳健型股票,另一端是能够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成长型股票。这种“双哑铃”并重的稳健结构,使平安过去十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5.5%。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由于此次监管标准变化直接影响保险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力度,因此备受市场关注。保险资管行业如何看待当前的A股市场?作为长线资金,保险资金布局权益市场是否已迎来时机?《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保险资管人士。
“组合拳”发挥关键作用
“自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以来,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密集出台,在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维护资本市场信心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首席投资官、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会长王军辉表示,在宏观政策层面,从房地产和地方债务两大风险入手,加快“稳增长、防风险”政策的出台。包括加快地方债务置换、稳定民营经济、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继续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在资本市场方面,注重“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8月下旬以来,连续出台降低印花税、规范大股东减持和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降低融资融券保证金比例等政策,在稳定市场信心方面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协同发力,我国经济数据已显现出企稳向好态势。比如,8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这是制造业PMI连续第三个月企稳回升。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更加平衡,叠加经济数据边际改善,地方隐性债务化解措施出台,房地产政策回归常态,芯片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利好因素在不断累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资本市场生态持续改善。
保险资金配置正当时
“从基本面来看,投资A股市场正当其时。”泰康资产首席执行官段国圣认为,在市场信心的恢复过程中,各大指数普遍处于历史低位,国内各行业的库存周期已接近底部。随着稳经济措施持续出台,经济逐步恢复,市场预期明显改善,A股市场基本面因素也将持续增强。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应重视短期积极因素,把握阶段性投资机会。
从企业的角度看,平安集团总经理助理、首席投资官邓斌认为,权益市场已迎来布局时机。“中国有很多企业基本面是非常好的,现金流很强劲、盈利能力很稳定,但现在估值还不到1倍,市净率只有0.5倍,这类企业有很大的潜在价值。在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这些企业也在转型和发展。保险资金有责任积极地参与到这种转型发展中,也愿意配置到这些股票上。”邓斌表示。
另外,我国资本市场机制改革和生态建设更加完善,也更加契合保险资金的配置需求。王军辉表示,首先,A股市场正在推广形成注册制生态,理顺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在优化上市公司治理、加大对外开放等方面迈出更大的改革步伐。其次,证监会进一步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和分红行为,显著增强了对广大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力度。再次,符合政策导向和未来方向的科技创新、战略行业、新兴产业等细分市场快速发展,有助于提升市场整体竞争力,促进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提升。
发挥长期资金穿越周期优势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26.82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3.46万亿元。
从全球成熟市场经验看,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耐心资本有助于克服市场短期波动,获得长期回报,与资本市场实现良性互动。
“对于超大体量的保险资金配置而言,追求的是穿越周期的稳定收益,权益配置是保险资金组合配置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邓斌以平安保险资金策略为例,在配置上,坚持“双哑铃”配置结构,其中包含“大哑铃”和“小哑铃”。“大哑铃”的一端是固收类资产,主要是长久期的利率债,是获得稳健收益的“压舱石”;另一端是风险类资产,主要包括股票、不动产、非上市公司股权等,是增厚收益的“助推器”。在风险类资产中还有一个“小哑铃”,一端是分红高、股息高、回报稳的稳健型股票,另一端是能够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成长型股票。这种“双哑铃”并重的稳健结构,使平安过去十年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5.5%。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安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