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圆桌派”课堂打造高质量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4-08-05 15:45:49 来源:安阳日报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术”即教育教学方法,“道”即道理、道德,“学”即学习行为、方法。高校思政课要实现“道”“学”愿景,“术”之依托至关重要。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课”的号召,潜心探究打造高质量思政课之“术”,创造了“专题+微课+圆桌派”的思政课教学模式。2021年,该教学模式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推广项目在教育部立项,项目名称为《专题+微课+圆桌派,建构高校思政翻转课堂》。
       “专题+微课+圆桌派”教学模式创设的目的是实现思政课教学由“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化,着力于学生课堂学习权的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圆桌派”课堂是该教学模式的核心,师生围圆桌而坐,研讨与专题知识密切相关且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的社会热点、人生百态、青春困惑等问题。
       “圆桌派”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翻转了“师本位”思想,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圆桌派”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研讨参与者,不凭借其“知识权威”身份和发言掌控课堂气氛和学生观点导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行思想交锋,使学生在“有秩序的混乱”、激烈的论辩和灵感的碰撞中消除认识盲区,走出认知误区,完善知识体系,持续跨越一个又一个“最近发展区”。
       第二,营造愉悦的物理环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圆桌派”课堂用圆桌代替连桌,用圆形座位排列代替“秧田式”座位排列,用教室布局的巧妙改变为学生创造愉悦的物理环境。心理学研究显示,学习共同体成员面对面沟通,有助于促进成员间的合作关系和产生情感沟通愿望。圆形座位排列在空间上有助于学生身体自由活动,而具身性学习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多通道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身体状态越解放,学习积极性越高,思维越清晰敏捷,越容易进入深度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佳境。
       第三,研讨主题多元化,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每个“圆桌派”研讨主题都是与本部分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研讨主题多元化,能引领学生将关注的视线从个人空间投射向辽阔的社会公共空间,并且打破了学科壁垒和专业藩篱,鼓励学生通过多学科、多领域视角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系统观念、全局思想和大局意识。
       第四,践行“教育即生活”理念,培养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大学生,“道不可坐论,理不能空谈”。虽然思辨和表达是“圆桌派”课堂的核心与灵魂,看似“圆桌派”过于“迷恋”语言的魅力,但实际上每一个研讨主题在设计时都努力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迎纳和融入社会生活,并培养学生关心和服务社会的习惯与能力。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