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出重拳 天蓝水清展新姿
发布时间:2018-05-10 15:50:21 来源:安阳日报
图为美丽安阳一角(资料图)
“郁郁葱葱的街心游园、水清岸绿的城市河道,抬头仰望,碧空如洗,令人心旷神怡……”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来自浙江的客商陈波带着企业家朋友来我市考察投资环境并顺便游玩。陈波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安阳了,早在几年前,他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已在安阳“落户”建厂,每年至少两次的往返让他见证了安阳环境的变化,而此次之行更让他深刻地感受到这种变化,不禁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安阳蓝’果然名不虚传!”
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最新数据,可以印证陈波的直观感受。在刚刚发布的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评估考核中,安阳被评为优秀。数据显示,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我市PM2.5累计浓度值为9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8.4%;重污染天气为30天,同比下降43.4%。据市环保部门统计,2017年我市优良天数为185天,分别比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增加49天、19天和7天。PM10 、PM2.5年均浓度分别比2016年下降9.7%和4.7%。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全市省控6个责任目标断面水质综合达标率为98.6%,位列全省第二。其中,5个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10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2016年以来,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环境治理作为首要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一场场环保攻坚战的启帷,一项项治理举措的实施,为市民创造了更加清新舒畅的好空气,让生态宜居的安阳呈现出更多晴朗明净的天空。
顶层设计 科学运筹助力环境改善
市民刘倩喜欢在朋友圈晒蓝天白云的美景。在外地朋友的一片赞叹声中,她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如今,许多和刘倩一样的“刷屏族”,在微博、微信、网络上不断派送安阳蓝天,已经成为安阳人的一种习惯、一种骄傲。蓝天白云是安阳良好生态环境最直观的表现。然而,好天气的“优异成绩”背后,凝聚了安阳市科学运筹的思路与举措。特别是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环保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成立了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督导全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市委书记李公乐多次听取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情况汇报并进行现场调研。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伟逢会必讲环保工作,在市政府月例会上听取各位副市长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市政府主管领导进驻市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一线指挥、一线协调、一线督导。承担有攻坚任务的副市长每周专题研究一次攻坚行动,每周进行一次晨查和夜查。从体制、机制上建立了“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工作格局。
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先后印发了《安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和集中供暖、扬尘治理等14个专项攻坚方案以及水污染防治攻坚战(1+2+6)总体实施方案,明确了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将责任压实到各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真正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环保工作局面。
再强有力的举措也必须有资金做保障。在加大环保治理资金投入方面,仅2017年,我市就投资82.13亿元用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其中,工业污染治理38.33亿元、集中供热14亿元、“电代煤”“气代煤”20亿元、扬尘治理4.99亿元。
铁腕施治 坚决打赢治污攻坚战役
突围“十面霾伏”并非易事,我市面临着工业结构重、燃煤比重大、建筑工地多等客观难题,雾霾成因复杂,涉及工业排放、燃煤散烧、施工扬尘等多领域污染源和地理、气象、跨区域传输等影响因素。
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积极作为、迎难而上,以“三治本、三治标”为重点,强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治本”方面,共取缔整治散乱污企业2579家;拆除小型燃煤锅炉647台;市区集中供热率达到83%;完成“电代煤”“气代煤”25.2万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量同比削减664万吨,下降22.5%;聘请北京冶金研究院,对全市8个重点行业76家企业“一厂一策”实施深度治理项目272个,总投资66亿元,其中,11家钢铁烧结机、25家水泥、24台中型燃煤锅炉完成了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改造,7台大型燃煤锅炉实现了超低排放。
“治标”方面,在全省率先划定了高污染工程机械禁用区,实行主城区高污染车辆常态化限行和常态化车辆抽测处罚,累计淘汰黄标车20334辆,完成149家企业VOCs 整治任务,市区3440家饭店、宾馆、单位食堂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施工工地全部落实“八个百分之百”扬尘防治措施等, 2017年我市平均降尘量每月每平方公里11.9吨,同比下降42.5%,城市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与此同时,我市还大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和黑臭水体治理,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先后完成了内黄县城南污水处理厂、安阳市产业集聚区马投涧污水处理厂建设,首创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和林州市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对市区21个黑臭水体实施了综合整治,对“三河、三渠、七沟、七坑塘”进行全面整治清淤,共清理河道49.57公里,清理淤泥、垃圾75.45万立方米,拆除岸边违章厕所24个,清理垃圾倾倒点109个,拆除建筑面积7063平方米,封堵排污口850个,新增排污管43.43公里。同时,我市加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强化水污染事件预防,一幅“水清、岸绿、惠民”的生动图景徐徐展开。
环境污染防治,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成绩,市委、市政府将把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动员全市力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过硬的作风,在巩固好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为美丽河南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