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四个突出”抓实党建促脱贫

发布时间:2019-02-12 13:44:15 来源:河南县域经济网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孙喜增 通讯员 冷新星 柯征)淅川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按照中央、省、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县情实际,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有力促进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深入开展。目前,全县共有45个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由70914人减至43238人,贫困发生率由10.66%降至7.03%,脱贫攻坚综合成效连续两年居省市先进行列。
  突出政治站位,让担当作为成为主旋律。一是坚持以上率下,做好示范引领。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大战略思想。推行脱贫攻坚责任制,县委常委带头,分包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分包乡镇(村)、贫困户。县委常委会每月至少两次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汇报,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44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全员上阵,成立17个专项工作组和23个工作专班。明确县乡村三级责任,建立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亲自抓扶贫、人大主席或副书记具体抓扶贫的工作制度。夯实乡镇主体责任和部门帮扶责任,从严落实帮扶工作通报制、约谈制等制度,强化责任担当。二是用好容错纠错,提振干部士气。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对因工作失误受到处分的5名干部,结合平时表现,加强考察了解,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妥善安置,重新选拔使用。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推动形成支持改革、鼓励创新的干事创业环境。三是开展专项治理,推动责任落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管理干部监督干部的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广泛开展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工作,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怕”字当头不干事、推诿扯皮不担当、精神懈怠不作为等问题的2名乡镇党政正职、2名县直单位一把手进行约谈,8名驻村工作队长、3名帮扶责任人进行约谈,2名第一书记进行召回。加大对懒散怠等干部的查处力度,对工作不作为的1名县直单位一把手进行党内严重警告,推动干部担当作为。
  突出选用并重,让四支队伍成为生力军。一是选优配强,建好扶贫队伍。加强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帮扶责任人队伍建设。从全县副科级后备干部和新提拔的副科级党员干部、县直单位优秀中层、年轻骨干中选拔169名同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176名同志担任驻村工作队长。抽调4850名党员干部包户帮扶,实现贫困户帮扶全覆盖。按照“三有三带”标准,通过“两委”换届,实现500个村(社区)“两委”主职一肩挑比例达到85.2%,交叉任职率100%。二是强化保障,夯实工作基础。县财政拨付资金7491.8万元,连续三年提高2340名村组干部工作报酬,增加500个村(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列支资金2000多万元,为县派驻村第一书记安排办公经费、扶贫专项经费,落实定期体检等关爱政策和后勤生活保障;投入资金2000万元,新建、升级改造320个村级活动场所;投资1500万元,建成县乡村三级互联互通党建信息平台;探索设立农村党组织救助群众专项基金,按照每村每年1万元标准为92个试点村拨付经费,由村党组织对发生天灾人祸的群众进行救助。三是精细管理,确保履职尽责。开展扶贫学习提升活动,组织600多名贫困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到山东省寿光县、浙江省淳安县、北京市朝阳区学习高效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知识。分3批对900余名村(社区)“两委”换届新当选的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和监委会主任进行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知识培训。探索村支部书记职业化管理模式,建立岗位有工作目标、任职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必要保障的职业化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扶贫督查考核,利用县党建信息平台落实第一书记电子签到签离、请销假等日常管理,通过暗访督查、逐村观摩、述职考核等措施,确保帮扶干部尽职尽责。
  突出活动引领,让基层组织成为火车头。一是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提升基层组织力。开展“转作风、促发展、献良策”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基层群众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开展“饮水思源、见贤思齐、忆苦思甜,作风建设行”专题活动,教育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升能力,多做贡献。开展“十团百村千场”专项活动,组织10个送文化、送健康等专业团体,利用1年时间走进全县500个行政村、社区,开展总计5000场次以上的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专项活动,聚焦“四联两聚”,增强群众获得感。开展“清理村级财务、清理惠农项目、清理不合格党员、深化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专项行动,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3264个、清理不合格党员24人、公开村务财务7595项,使基层信访量下降30%,党组织的影响力、公信力明显增强。二是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基层凝聚力。开展机关党建提升年活动,对118个县直单位党组织设置、党组织领导机构设置等进行规范。推动22个县直机关党委、8个机关党总支、30个机关党支部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机关党组织领导班子。打造县移民局等15个机关党建示范点。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实现机关党建工作由冷向热转变、由弱向强转变、由虚向实转变。开展“认领服务岗位、认领服务项目,提升社区活力、提升党建水平”“五老人员进社区、在职党员进社区、拔尖人才进社区和违法行为出社区、安全隐患出社区、陈规陋习出社区”等活动,组织70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增强群众幸福感。开展“弘扬移民精神、弘扬好家风家训,争做最美淅川人”教育实践活动,表彰306名年度最美人物,集中对感动淅川十大人物和22名道德模范进行表彰奖励,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组织240家企业与275个行政村结成帮扶对子,提升贫困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三是深化“双培双带双强”活动,提升基层战斗力。围绕“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增强党组织战斗力”目标。创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技能培训,力争全年完成518个建设任务,实现县乡村组全覆盖。组织1500名党员带头学技术,掌握一技之长,把760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500余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创新“党建+”模式,发挥扶贫一线党组织优势,大力推广小龙虾、黄粉虫、白玉蜗牛等致富产业,支持党员领办创办123个致富项目,带动4000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争创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推动全县300个村建成“一村一品”集体经济。
  突出鲜明导向,让有为有位成为风向标。一是强化政治激励,让能干事的干部有奔头。提拔是对各级干部最有效的激励,县委研究出台党建促脱贫文件,对贫困村自主发展短线产业实现贫困户全覆盖,且足以支撑贫困户脱贫的,经县委组织部考核,村支书在任期内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列席乡镇班子会,第一书记优先提拔重用;对乡镇中线产业实现所有贫困村全覆盖的,所在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分管扶贫副职优先提拔重用,真正让一线出力且做出成效的扶贫干部有奔头。2017年以来,选拔调整乡科级干部3个批次500多人,从扶贫一线提拔127人,配齐配强17个乡镇(街道)和118个县直单位领导班子,8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二是强化精神激励,让干成事的干部受鼓舞。出台《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暂行办法》,及时了解掌握干部的工作实绩和现实表现,将平时服务群众情况与年度考核相互印证,对考核优秀的干部进行表彰和奖励。开展“弘扬移民精神、弘扬好家风家训,争做最美淅川人”教育实践活动,评选表彰137名“最美第一书记”“最美村支书”“最美帮扶人”。开展“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评选活动,隆重表彰100名“优秀共产党员”、10名“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优秀基层党(工)委书记”、20名“‘功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66名“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组织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两学一做”先进典型和学习胡金中精神3个报告团,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巡回演讲,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营造争先思进浓厚氛围。三是强化在岗激励,让不干事的干部腾位置。落实《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实施细则》,明确“上”的标准,“下”的情形。近两年来,全县共调整“下”的干部46人。其中,任期届满8人、问责19人、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5人、因健康原因调整11人、违纪违法免职3人。采取集中教育、跟踪考察等措施,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进行处理。推动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开展帮扶工作。

  (责任编辑:田哲)